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原创】《芈月传》之黄歇:战国春申君之辩才

作者:溪瑕 · 2016-01-13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提起《芈月传》中的男主角们,最能反映战国人文气息,最文质彬彬的角色,不是老成稳重的“老伯”秦王,也是不潇洒倜傥的义渠君,而是芈月的“初恋”公子歇,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历史上的战国四公子是怎么回事?真实的黄歇又是怎样一个人?今天带大家揭秘战国四公子的历史风云。

 

  战国四公子的形成:士人阶层的崛起

  战国四公子的形成,源于战国末年诸侯争霸的乱象,这是一个大争大乱之世,七雄之间的交锋和冲突愈演愈烈,在不断的交锋和冲突中,人才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人才的地位也史无前例的高涨,各国之间为了争夺人才也无所不用其极。养士的现象出现于战国早期,等到了战国晚期,养士终于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状,这一时期各国为了自保,同时对抗日渐强大的秦国,竭力网罗各路人才。一批王公贵族便担此责任,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以此形成国家智囊团,在列国纷争中出谋划策、奔走斡旋,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士,在此时开始形成。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皆以礼贤下士,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时人称之为“战国四君子”:“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过秦论》贾谊),四君子的养士可以看作是这一社会风尚的典范和代表。

 

  历史上的黄歇:战国四公子中的辩才

  《芈月传》中的黄歇,每次出场都是一副翩翩君子的形象,他本是楚国江夏人,中国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在历史上是著名政治家。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前262),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春申君以明智忠信,宽厚爱人,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

 

  在公元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的丞相平原君赵胜前去楚国请求救援,楚考烈王弃秦楚两国的盟约不顾,派遣春申君领兵救援赵国。与此同时,魏国也派出信陵君魏无忌救援赵国,他出使各国,与魏、赵三国的联合,一举击溃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公元前256年,楚考烈王派遣黄歇向北征伐鲁国,次年黄歇灭掉鲁国,任命荀况为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令。通过援赵灭鲁,黄歇的在诸侯中的威望大增,也使楚国重新兴盛强大。

  战国四公子其他

  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势衰落,江河日下,而西邻秦国经商鞅变法、张仪略地,在列国中突起,魏国毗邻秦国,受秦害较深。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其中包括看守城门的侯赢,杀猪的朱亥等。信陵君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窃符救赵:魏安厘王二十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但此后不为魏王所用,郁郁而终。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生死荣辱为轻的优良品德自古以来,饱受称颂。

 

  平原君赵胜: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赵雍之子,赵惠文王赵何之弟,信陵君魏无忌的姐夫,因贤能而闻名,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得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赵胜为赵过之相,赵孝成王七年,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古人评价其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笑姬从戮,义士增气。兵解李同,盟定毛遂。虞卿蹑蹻,受赏料事。及困魏齐,著书见意。”

 

  孟尝君田文: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又称薛公,号孟尝君。孟尝君好客养士,在薛邑时,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归附,他宁肯舍弃家业也给他们丰厚的待遇,几千名食客,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他相同,并来到门下的宾客都热情接纳,不挑拣,无亲疏,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著名的典故“焚券市义”就是讲的孟尝君,在门客冯谖在薛国烧掉百姓的债券,以提升孟尝君威望的典故。孟尝君在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逃离时,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即成语“鸡鸣狗盗”出处),孟得以逃回齐后为齐湣王相国,曾率领齐、韩、魏三国之兵,攻入秦国的函谷关,到了盐氏,秦国求和,以山西临汾之西南的武遂还给韩国,今风陵渡所在之地的封陵还给魏国,极大打击了强秦,巩固了各国均衡的局势。荀子评价他为:“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郁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