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扒一扒纽约父母如何只用电影教育孩子

作者:钱恋水 · 2015-12-11 来源:凤凰网

 

  纽约下东区,一对父母把七个孩子“囚禁”在一套政府廉租的小公寓里,没有社交,没有上学,基本足不出户(最多的时候有一年没有外出),家门钥匙掌握在父亲一人手中,直到六个年纪接近的儿子快要成人(他们唯一的女儿有智力障碍,或可能自闭)……

  五年前的一天,29岁正在学习如何当导演的克里斯特尔·莫塞尔在街头偶然看到一个形似昆汀电影里的黑风衣黑墨镜长发少年走过。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莫塞尔震惊了,不由自主转身跟上了这群黑衣少年。四年半的时间,她进入少年们“被保护的家庭”,完成了纪录片《狼群》(The Wolfpack)的拍摄。

 

  《狼群》

  《狼群》拿到2015年圣丹斯电影节的评委选择大奖并非仅仅因为莫塞尔在街上捡到一个宝那么简单。很多人觉得她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四年半的素材、84分钟的电影,却没有惊心动魄之处,只是平淡无奇地听一群少年们讲话、看电影、打闹,偶尔外出,长期幽闭生活的压抑和愤怒也只是淡淡表达。但实际上这84分钟非常满,如果你能像导演一样进入他们生活的话。

  莫塞尔的视角更多的像朋友而非猎奇和蓄意煽情的纪录片拍摄者。安格鲁一家人也自重而值得尊重,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两位嬉皮士父母任性为孩子选择的生活尽管武断且造成一定伤害,但是这群少年们却非常开放、坦率、真诚、敏锐、充满好奇和善意,也都有自己独立且异常成熟的三观。也许外人看来“恐怖”的育儿选择,恰恰是无奈之下能够打出的最好一副牌。

  正如莫塞尔在影片末尾打出的字幕:感谢安格鲁一家人分享他们的生活。观影过程也是一次平等的分享,没有难言的苦楚和揭开旧伤疤的不堪,这样基于尊重的信任的舒适感,令其成为惯以怜悯和居高临下的视角拍摄的纪录片中的异类。

 

  从小到大,七个孩子一年只能出几次门。他们的母亲有教师资格证书,可以在家教育孩子而不被政府机构“找麻烦”。电影是孩子们想象力的重要出口。他们看了超过5000部电影,手抄台词,分饰角色,用麦片盒和瑜伽垫扮作蝙蝠侠,并在纪录片的结尾终于拍了属于自己的电影。

  在《狼群》的拍摄过程中,孩子们度过了从少年到青年变化巨大的四年半时光。初遇莫塞尔的时候他们刚刚得到父母的应允可以独自上街,结束的时候已经搬离那套狭小的公寓开始独立生活。然而在影像中,变化看上去非常缓慢。

 

  这大概是因为孩子们超乎寻常的成熟和冷静。他们的语言干净优雅,行为举止亦是如此。就像某个孩子说的:“父亲禁闭我们的决定,带给我最大的益处就是思考。我们很少说话,大多数时间都在心里想。”与他们强大而专注的内心相比,不与社会接触而终于走向社会的恐惧不足为惧。如他们自己所说:“我们知道不好的事就在那里,但是我们能够挺过去。”

  必须要说这对父母的故事。母亲来自美国中西部,年轻时候是热爱游历的酷姑娘。在去马丘比丘的路上她遇到一伙秘鲁嬉皮,其中就有孩子们的父亲奥斯卡·安格鲁。梦想成为摇滚明星的奥斯卡和妻子一路游历最终定居纽约。后来他信奉印度教神明哈瑞·奎师那(Hare Krishna),希望像神一样生十个孩子,可惜后来妻子老了,只为他生了七个。

  禁闭在纽约下东区是他们的被动选择。没有能力搬去奥斯卡的理想之地北欧,也没有能力搬去母亲从小生活的大农场可以让孩子们在自然里成长。在奥斯卡看来,“外面的世界才是监狱”。他是被生活打败最后缩居一隅却仍异常顽固的老嬉皮,坚信为政府打工将会失去自我“成为机器人和奴隶”,所以干脆靠领救济金度日。他从信仰神到觉得自己已成为神,因为“你做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谁”。

 

 

  母亲则是常因酗酒而暴力的父亲、窗外残酷的社会(毒品、枪支),与柔软的孩子们之间的缓冲带。她有失落的梦想,相信社交常弊大于利。对他们来说,在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与其让孩子们混迹于糟糕街区的街头,在贫困和暴力、歧视中长大,不如给他们音乐和电影(有摇滚梦的老爹培养的孩子们玩起乐队非常像样),看他们能长成什么样子。

 

 

  看起来匪夷所思又变态的,其实并非真的如此。为什么屏蔽了外面的世界,却仍有可能长成很棒的青少年?外面世界中的我们,操着各种流行用语,被碎片信息覆盖,重复一次又一次没有营养的社交,这是否也是一种对自己的变态虐待?

  《狼群》是礼貌而温情的,对于这一家人的生态和隐秘的心理,观众自然会生出许多疑问,它却没有单刀直入去提问。但是《狼群》的初衷却也并非拍来让我们当作社会/心理学标本,也无意成为一个封闭环境下小部落生成和演化的人类学实验。它是让你跳开自己的世界,进入另一种维度和选择的通道。

    就连镜头背后的世界,也很奇妙。拍摄过程中,摄制组教给了热爱电影的孩子们拍电影的技巧。他们也逐渐主动参与拍摄过程,比如安排母亲给四十年未联系的外婆打电话。事实上,莫塞尔说过,最感人的那些片段,都来自孩子们的自我表达。影片末尾孩子们自己拍的关于情绪的短片相当震撼,他们用纸制作的表情道具色彩古怪鲜丽,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

 

   更多精彩:《凯风智见:两大“影帝”飚戏成就清代满蒙联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