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乱世之中 奇才为什么大多都是些“乡野村夫”

2021-04-02 来源:腾讯网历史

每逢乱世,封建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便会与“科举”和“门阀”脱离开来,使得无数奇才得以从民间涌现。诸葛亮能在混乱的东汉末年横空出世,最应该感谢的人不是刘玄德,而是董太师。

如果董卓不在京城搞幺蛾子,以至于群雄反董,诸葛亮估计会像是当地其他名士一样,当一辈子在野隐士,种种田喂喂牛,最多是在农村学堂里教教书,他的才干永远等不来被发现的那天。但是,董太师乱京,让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在野人才有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可以说,正是这些人才风云际会,才给后世留下许多传奇故事,亦推动了历史发展。

反董联盟组建之初,足有十八路诸侯。但到了三国雏形奠定时,这十八路诸侯仅剩三路,巧合的是这三路都不是门阀子弟。

最早组建反董联盟时,领军者是袁绍及袁术。这对兄弟的出身,可谓相当显赫。不过,他们虽然有显赫的出身和强劲的实力,却没能利用好起跑线比别人领先五十米的优势,最终一事无成。反倒是被袁绍袁术瞧不起的、编草鞋的刘玄德,成了三国时代的主角之一。

曹操、孙权、刘备,此三位的出身都不算优秀。曹老板是宦官之后,在他举兵之初名声很臭——祖父的宦官身份给他带来太多的负面影响。孙权在十八路诸侯中的出身不算太高,只能算作居中。至于刘备刘皇叔,他的出身更低。

名义上,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可中山靖王到汉献帝总共经历了多少年?像刘备的身份,民间可谓一抓一大把,没人拿这种不可考的宗室身份当回事。刘皇叔的社会身份,就是个编鞋子的。他手下的两大战将,二弟关羽是个倒卖绿豆的小贩,三弟张飞则是杀猪屠狗的屠夫。

好在张飞还有点儿家业,估计和《水浒传》里面的镇关西差不多,靠杀猪卖肉攒下了家当,否则,三兄弟连拜把子的桃园都没有。三兄弟聚义揭竿,但他们手底下的人马十分有限。为了图谋发展,他们只能来到公孙瓒麾下做事,成为十八路诸侯中的小分队。

当时,绝没人能想到,刘备这样的人物有朝一日也能登基,成为青史垂名的昭烈皇帝。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总会忽略一个细节。刘备阵营的天下,是一寸一寸打出来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无法给刘备带来任何实质性的便利。被人认作皇叔,也是刘备有了本事和实力之后的事。相比之下,孙权的基业是子承父业得来的,起步比较轻松。

小说里的许多名将和谋士,都出身草根。关二爷张三爷都是草根出身,他们的崛起真可谓一部活生生的“屌丝逆袭记”。且看十八路诸侯开会时,那些出身门阀的贵族对这些草根人士的态度,便能预见他们的未来。当时,关羽和张飞不过是马弓手和步弓手,所以他们在十八路诸侯面前发表意见时,袁术巴不得将这俩家伙“叉出去”。这种通过论资排辈来评定人才的领导,显然是没有办法成大气候的。

除了孙坚和曹操之外,其他诸侯对待人才的态度也大同小异。所以,这些在野人才便被刘备、孙坚、曹操牢牢吸纳住了,成为未来三国时代的主力。外国有句民谚,叫做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就是垃圾。三国时代的中国人看不懂英文,但道理却是人尽皆知的。诸葛孔明、郭嘉、吕蒙,这三位改变了时代的弄潮儿,都是寒门出身。倘若刘备、孙权、曹操注重门阀,将这三位人才“叉出去”,那么,这三位主公便会像其他十六路诸侯一样泯然众人。

三国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

人才。

能够成大事的主公,在选拔人才方面都各有一套。不过,他们对人才的基本原则却是大同小异的,那就是礼贤下士,英雄不问出处。

封建的人事体制无疑是僵化的,在这种僵化的体制内非常容易产生麻木的上位者。在成长环境中就看惯了这些东西,所以在执政后难免失去活力。封建官僚体制的关键,在于“守成”,这里的“成”便是老祖宗留下的,维持辖区稳定的基本法。

这种做法诚然有其好处,但却是不适用于荒乱年代的。民间富有活力的在野人才,他们为了弥补出身上的不足往往更加努力,所以往往比门阀子弟更具价值。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