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诸葛亮谋略厉害 为什么没有带书海一统天下

2021-03-14 来源:腾讯网历史

三国这段历史,由于有一本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存在,让文学和历史之间出现了不小的鸿沟。所以,想说任何关于三国的时期,都要先分清楚是以小说为纲还是以正史为纲。而至于为何诸葛亮不能帮助刘备统一天下,我们依然要按照小说和正史的不同路线去思考。

首先是诸葛亮这个人,他的能力到底在什么水平上,这是值得研究的

小说中的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军师,是自己的战略方针制定者。在正史中,虽然没有明确“三顾茅庐”,但是刘备拜访诸葛亮也确实是不止一次,可见在刘备心中,对诸葛亮的重视。但是从后面的情况看,在刘备入川之后,重用的人确实庞统、法正,而对诸葛亮却相对冷淡。原因后人也总结过,诸葛亮是管理大师,长于治国理政,战场奇谋并非是他的强项。

但是后来因为庞统、法正、刘备三人的逝世,诸葛亮被推到了蜀汉一把手的位置上。而为了蜀汉能在日后有一线生机,诸葛亮又不得不强撑着去北伐。这就相当于刘邦手下的萧何非得把自己当成韩信,在和外面的强敌对打的时候,缺乏奇谋的诸葛亮只能“轧硬营打死仗”,那就很难有什么作为了。

其次要看,诸葛亮手下到底有什么可用的将才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历次北伐中,确实将星云集:赵云、关兴、张苞、魏延、姜维、马岱、廖化、王平,所有人能力都不弱。为了给后来北伐的失败做铺垫,罗贯中给这些大将安排了各自不同的结局:赵云、关兴病死;张苞战死;魏延反叛;马岱、廖化后期无人提起;王平、姜维虽然活了下来,但是难以支撑大局,最后只能随着蜀汉一起消亡。

但是实际上,诸葛亮的将领资源相比小说中,是要匮乏一些的:赵云只在第一次北伐时作为疑兵去防御曹真,没有真正参与到北伐之中;关兴、张苞二人死得都太早,也没有参与北伐;魏延虽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两人战略风格不同,难以产生合力;姜维是降将,其母亲一直在曹魏,所以忠诚度一直成问题,可能是因为对他并不放心,诸葛亮在整个北伐过程中,都没有给过姜维真正的机会;马岱除了杀魏延杀得快,剩下的存在感不高;廖化曾经有投降东吴的污点,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王平,战术特点和诸葛亮一样,防守可以,奇谋不足,虽然曾经战胜过草包将军曹爽,但是也没有扭转乾坤的能力……。所以实际上,诸葛亮真的没有多少将领可用。

最后还要看,蜀汉到底有什么战略资源。

《三国演义》中,对魏蜀吴三国的国力没有着重介绍。而且因为着重描写诸葛亮,似乎给人一种错觉:蜀汉是能够和曹魏掰手腕的强国,而东吴仅仅是个陪跑。但就算是这样,诸葛亮的历次北伐,依然受限于后勤保障的限制,只能每次都无功而返。

而在正史中,蜀汉却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按照《三国志》中给出的数据,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总兵力约50万;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10.2万;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兵力23万。这虽然是三个国家灭亡时的数字,但是这种总体战略占比还是很客观的。可以看到,蜀汉兵力是魏国的五分之一,东吴的二分之一。就这点儿兵力,别说是诸葛亮,就算真是韩信、张良再世,也无力回天。

这还仅仅是纸面上的资源对比,说不出来的东西还有不少。

首先是蜀汉的统治基础。刘备对于蜀汉的根据地益州来讲,是个外来户,本地的贵族其实对刘备带来的人(历史上被称为荆州集团),其实一直是比较排斥的。能暂时相安无事,是刘备用通婚的方式换来的。可是双方的矛盾,其实是不可调和的,毕竟资源就那么一点,你拿了我就没有。所以在蜀汉存亡之际,本地贵族谯周力主降曹,在原本还有机会的情况下轻易放弃了江山。而在诸葛亮北伐时期,益州本地贵族也曾不断地掣肘,不止一次在粮草上边打主意,让北伐多次因缺粮而无疾而终。可以看出,蜀汉没有稳定的统治基础,诸葛亮自然无法一统天下。

还有就是蜀汉的兵种属性。四川地区虽是主要产马区,但是四川马长于耐力,速度和冲击力不足。所以蜀汉的士兵,多为适合山地作战的步兵。一旦进入关中和中原的平原地区,蜀汉的步兵难以发挥威力,而魏国的骑兵则如鱼得水。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蜀汉的北伐,仅仅是在家门口小打小闹,从来过不了渭水河了。

综上所述,我们总结完毕:诸葛亮没能一统天下,是因为他自身有缺点,将领也不强,战略资源更是缺乏。蜀汉对比其他两国,可谓是孱弱不堪,在当时那个天下能够生存已经不容易了。如果还想一统天下,那就真是有些不切实际。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