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不同?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2020-09-26 来源:腾讯网历史

如果经常看古装剧的人你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电视剧对我们现在常说的“县长”一职的概念是很模糊的,比如有的时候会把古时候的县长叫做“县令”,或者有的时候叫做“知县”。或许在许多编剧的眼里,这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都是管理一个县,都是一个地方的地方父母官,所以很多人会将其混淆。

然而,事实上县令和知县的区别却不是这么简简单单就能够搞明白的,两者之间虽然只差了一个字,而且行政职能差不多,但是两者之间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县”的诞生

战国初期,魏文侯命令法家李悝针对当时魏国的不利局面进行改革,李悝是法家门人,一生法家经学可谓是博古通今,针对魏国的一些弊端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历史上称其为“李悝变法”。

李悝变法的成果就不说了,历史已然证明了一切,而对历史贡献最大的莫过于“郡县制”的诞生。在春秋战国早期,当时郡县制并未实行,当时采取的是列土封疆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在周朝时期倒还行得通,可是到了大争之世的战国时期就已经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强大。

后来的商鞅在李悝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中央—郡—县三层管理制度,后来到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他将当时的秦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直接听命中央。

以上就是县的由来,而要知晓两者之间的区别,首先就要清楚县的诞生,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县令和知县的区别

虽然两者都是地方父母官,可是县令和知县还是有些许不同的,不过却还是有些许不同,首先就是在年代之上的不同。

县令的叫法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此时的中国正从分封制的行政制度开始逐步转换为郡县制,原来分封的诸侯到地方上治理地方,所以这个时候的行政长官的名称就是“县令”,当然在《晋令》上记载更加明确了县令的职能,因为不是每一个地方官都叫做“县令”,当时法律规定了人口超过一万的县方可以称之为“县令”,反之只能被称作县长,而这种叫法从战国一直延续到了隋唐时期。

到了宋代,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则发生了改变,以前的县令改名称为“知县”,“知”谐音为“执”,很好理解, 也就是执掌、管理的意思。

从这个时候开始,知县正式代替县令成为了县级的长官,直到清朝灭亡。

其次,知县和县令也还有别的不同,在未实行科举制之前,县令一职大多是由地方势力所担任的,在“科举制”诞生之前,秦汉到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而当时的县令则是由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推荐的。

察举制如果实行的好,那么无疑会对国家也有很大帮助,可是“察举制”之下更多的还是依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这样子的情况除了是对一县百姓的不负责任,更主要的是对于中央王朝来说也是不利于控制的,所以在宋代以前的军阀割据也是如此造成的。

而到了宋朝之后,赵匡胤鉴于之前的藩镇势力的尾大不掉,开始执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知县一职和之前也有了不同,之前知县大部分是地方本土势力担任,而到了宋朝以后,知县一职则是由中央直接选派官员去地方上担任。

无论是从资质上还是从能力上来说,由朝廷任命的官员都要比地方官员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深得皇帝的信任。所以我们常常也能看到一些知县不仅仅可以管理地方的政事 ,还可以监管当地的军事事务。这些官员们由皇帝直接派遣,对皇帝负责,所以知县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帝对地方的管辖。

所以看似都是一县之长,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宋朝以前地方长官可以叫县令,而宋朝以后再叫县令可就要闹出笑话了,用前朝的官制来称呼在古代甚至最高都可以定义为谋反。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