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韩信在政治上是一个“白痴”?他有四大弱点

2020-09-21 来源:凯风网综合

韩信,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一生是一个传奇,从之前的默默无闻到后来的纵横天下,依靠个人的才能实现了逆袭。

他年轻时受过流氓的侮辱,在朋友家蹭过饭,但这并不意味韩信是没有底线的。他的底线就是:得到认同。

在天下大乱之际,韩信曾在项羽手下当差,项羽提拔韩信为郎中,地位不算高,但是,韩信不在乎。之所以韩信会离开项羽,完全是因为得不到认同,韩信三番两次向项羽谏言,谁知,项羽固执己见,从未采纳过韩信的建议。得不到认同的韩信,跳槽到刘邦帐下,换了主子。

谁知,刘邦也并未重视韩信,随便给了一个官职,就把韩信打发了。韩信心灰意冷,打算另谋高就,此时,第一个认同韩信的人,追了出来,他就是萧何。萧何觉得,韩信带兵打仗的本事天下无敌,如果,错失韩信将是沛公最大的损失。

当时的萧何,在刘邦面前非常有话语权,在他的举荐下,韩信官拜大将军,终于得偿所愿。从一个无人赏识的小卒,一跃而成为汉军的最高指挥官,全军皆惊。但是,韩信用自己的实力告诉所有人:我韩信,就是军事天才!

从政治角度来看,韩信转投汉军是最明智的选择,这可能是他一生唯一一次走对的政治路线。后来,发生的事情也说明,韩信在政治上就是一个“白痴”。

那么,韩信在政治上,都有哪些弱点呢?

首先、强行讨封

彭城一战中,汉军落败,许多将领投降楚军。没过多久,项羽就包围了刘邦所在的荥阳,刘邦尝试突围,但是,几次都未能如愿。此时,在另一路战线上,韩信旗开得胜,击败了魏王,并将魏地规划为河东郡;随后,韩信又斩杀了赵国大将阵余,活捉了赵王歇。

当时,刘邦派遣郦食其游说齐王,齐王已决定依附于汉。谁知,韩信出于其它目的,竟对齐王宣战,在数月内打下齐国五十座城池。齐王觉得郦食其欺骗了自己,将其投入大锅中煮死。从这来看,郦食其死得极冤,导致他死亡的,正是肆意妄为的韩信。

汉王四年,韩信征服了齐国,这时,韩信给刘邦写了一封信:“汉王,我觉得齐国人非常狡猾,从未真心归顺汉王,而齐国的南方正是楚国,齐人与楚人来往密切,倘若我们不封一个假齐王来治理齐地,恐怕齐国人民会临阵投敌,我愿意做那个假齐王,以后仍听从汉王调遣。”

刘邦看到这封信后,气得吹胡子瞪眼,连声骂道:“我还盼着你韩信能解救我脱围,现在你竟然趁着我落难要挟我,向我讨要封号,你太不是东西了!”

对此,张良却劝解道:“如今,韩信为刀俎,我们为鱼肉,处在不利的一方,没法阻止他自立为王。不如主动一点,将他封为齐王,这样还能留个好念想,让他替我们防守齐国,等我们突围后,再找他算账!”

刘邦一听,觉得此言有理,便立即传话给韩信:“你立了这么多功劳,封你为齐王是理所当然的。况且,大丈夫言出必行,封你为齐王你就是齐王,哪有什么真王假王?”从韩信一意孤行地进攻齐国和索要分封来看,此时的韩信,早已不是那个懂得感恩的青年。

他认为,自己的功劳足以享受列土封疆。

由此可见,韩信的政治目光是短浅的,刘邦既然要成就霸业,就是为了建立集权统治,倘若分封诸侯,岂不是让天下重新回到群雄割据的局面吗?

其次、优柔寡断

刘邦喂饱了韩信,给了他梦寐以求的齐王之位。而此时,韩信的亲信蒯通便劝谏韩信,不如趁着楚汉相争,自己扯起大旗单干,坐视楚汉相争,谋取渔翁之利,这是称霸天下的最好时机。蒯通说道:“在正确的时间就要做正确的事,如果不能做到杀伐果决将来遭殃的一定是你!”

韩信没把蒯通的话当回事。

并且,还对其说了这样一番话:“汉王对我非常够意思,早年他拜我为上将军,将所有汉军分配给我统帅。汉王宁愿自己受冻,也要将衣服披在我的身上;宁愿自己挨饿,也要把食物给我吃。我所有的要求,汉王都会满足,就连我想当齐王,汉王都没拒绝。之所以我有现在的成就,全都是汉王的恩赐。汉王待我不薄,如果我在这时候背叛他,岂不是背信弃义?汉王对我的恩情,就算让我付出性命,我也无以为报。”

正是因为韩信在政治上是一个白痴,才会认为刘邦会一直倚重自己。

试想,此时的韩信,已冒天下之大不韪向刘邦索要王位,现在的刘邦还能对他推心置腹吗?刘邦早晚会和不识抬举的韩信算总账,如果,韩信意识到这一点,大可以听从蒯通的建议,与楚汉三分天下,击败刘邦项羽统一全国。

再个、不识抬举

刘邦登基之后,韩信被改封为楚王。在抵达楚地后,当年项羽手下的大将钟离昧被汉军通缉,逃到了韩信家中避难。两人本是旧识,但是,值此天下初定之际,韩信竟毫不避嫌,将钟离昧窝藏在家中。刘邦听说这件事后,下诏命令韩信缉拿钟离昧,可是,韩信并没有当回事。

刚刚成为楚王的韩信,意气风发,在巡视封地的时候,总是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士兵招摇过市。韩信已走上人生巅峰,却没摆正自己和中央的位置。久而久之,楚人对此颇有微辞,没过多久,便有人向刘邦汇报,说韩信打算造反。

韩信听说这件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连忙逼着钟离昧自尽。刘邦巡游云梦泽,韩信趁机献上钟离昧的脑袋,以示自己对汉朝忠心耿耿。本以为这次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谁知,刘邦竟命人将韩信捆在车上,押送到了未央宫。

直到这个时候,韩信才意识到:“天下既定,我固当烹。”

没有丝毫政治嗅觉的韩信,直到刘邦抵达云梦泽时,仍不自知。倘若刘邦不去云梦泽,韩信手握军权,恐怕不好对付。不过,回到未央宫的刘邦,还是心软了,并没有直接杀死韩信,而是将其降职为淮阴侯。

从此处来看,刘邦还是念及旧情的,至少,韩信早年帮自己打下了大半个中原,所以,刘邦并没将韩信一竿子打死。

最后、起兵逼宫

仔细想来,淮阴侯也是一个不小的爵位,仍能算作位极人臣,可韩信并不这么认为。“日夜怨望,居常鞅鞅”,自己本是一方诸侯,如今被降为列侯,与灌婴这群家伙并列,韩信觉得非常委屈,仿佛比当年的胯下之辱,还要委屈。

韩信的一生,最怕得不到认同,如今,被贬为与自己功劳不相匹配的爵位,让他情何以堪?

韩信越想越气,干脆找陈豨图谋大业:“你率领的是汉朝的精锐部队,现在又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不过,只要有奸佞小人在皇上身边摇唇鼓舌,陛下就会对你产生怀疑,不再重用你。之后,陛下会对你展开调查,你的政敌便有机会,对你进行栽赃陷害。最后,陛下会捉拿你,诛灭你三族。倘若,你有更大的打算(指起兵谋反),我可以协助你,等到成事之后,我们瓜分天下。”

汉十年,陈豨终于按捺不住反心,举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率军平叛,期间,刘邦希望韩信跟随自己一起上战场,谁知韩信却一口回绝道:“陛下,臣身染重疾,无力奔波,还请恕罪。”

刘邦离开未央宫之后,韩信觉得时机已到,于是,召集自己的家臣,打算突袭刘邦的老巢。韩信伪造了一份诏书,将所有官家徒奴全部放出,让这些亡命之徒跟着自己逼宫,杀掉吕雉和太子,占领未央宫。

只可惜阴谋败露,吕后提前获知了韩信的计划,让萧何将其骗进未央宫,将其诛杀。

相传,刘邦初定天下之时,曾许诺韩信“三不杀”:一为天,二为君,三为铁。为了让韩信“死得其所”,吕雉命人用竹子制成了长管,戳死了韩信。她这样做,总算没有违背刘邦早年许诺的“三不杀”誓言。

难道韩信逼宫成功,诛杀吕后与太子,凭借手中为数不多的“敢死队”,就能颠覆刘邦的政权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且不论韩信能否承受住刘邦的怒火,就是任意一路诸侯,都有剿灭韩信的实力。你还以为,你是有封地有兵马的楚王?如今,你不过是被刘邦软禁在眼皮子底下的跳梁小丑罢了!

韩信的一生非常复杂,后世史学家对他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笔者觉得:褒贬韩信需分角度,从军事才能来看,韩信拥有举世无双的作战能力,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基业。汉朝能建国,韩信是居功至伟的,将韩信定为“汉初三杰”是比较中肯的考量。但是,从政治天赋来看,韩信就是一个傻瓜。

他不但政治水平低下,目光还非常短浅,思想素质更跟不上潮流,不能做到当机立断,对任何事物都抱有侥幸心理。

至于,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史学家们各执一词,后世也无法从史书中,找到确切的答案。

但是,不论韩信谋反与否,他的结局都是注定的,以韩信的政治头脑,早晚会死在政治场上,这这一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