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后世对刘邦有偏见?历史上的他是宽仁善良的

2020-08-28 来源:凯风网综合

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但是他在后世留下的名声却非常糟糕,在许多电视剧中刘邦也是以地痞流氓的形象出现,以至于很多人都认为历史上的他就是一个这样的阴险小人。

刘邦是何许人也?盛汉的奠基人,令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开创者,这样的人怎么会如此不堪呢?他之所以能走上封建社会的巅峰,是历史的选择,亦是人民的选择。

诚然,项羽是英雄无疑,但我们却不能因为刘邦站在他的对立面而将其评价为阴险小人。在一些书中,甚至,将刘邦塑造成“厚黑学”的鼻祖,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笔者私以为,这完全是国人以“妇人之仁”揣测君王之心。可以说,所有以这种心态构拟出来的刘邦,都与历史上真实的大汉开国天子大相径庭。

历史上真正的刘邦,是集合宽仁、善良和孝顺的正直人物。

他的出身不高,只是平民百姓,因为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素养也十分有限,身上有不少劣根性,这是事实。不过,刘邦却能做到知错就改,且擅长吸纳其他人提出的意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即便是成了九五之尊,刘邦也仍不忘保持平民的本性。

所以说,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光辉。

早年的刘邦,其行为并不大气,甚至,是十分粗鄙的。例如,曾经刘邦担任过地方的小长官,期间“廷中吏无所不狎侮”。显然,年少轻狂的刘邦有点儿放荡不羁的味道,甚至敢往儒生的帽冠里撒尿。不过,这些顽劣的行为与本性的联系并不大。

《史记》记载:“仁而爱人,喜施,意裕如也,常有大度。”这是司马先生对早年刘邦脾气秉性的概括,可以说是非常精准的。无所事事的年轻人都喜欢喝酒,刘邦也不例外,他最喜欢去的酒馆是王媪、武负开设的。每天酒过三巡后,刘邦从来不赖账,反而会给这对夫妇数倍的金钱。

刘邦的宽仁,在汉军入关后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入主关中的他,享有对关中生灵的生杀大权,可他并没有做什么生灵涂炭的事。刘邦放过了归降的秦王子婴,与百姓约法三章。此时的关中旧政权被推翻,社会混乱,刘邦的“约法三章”给老百姓的安定提供了保障。杀人偿命,伤人或盗窃则抵罪,前朝的一切法令作废。

正因为刘邦的义举,使关内百姓对他十分拥护。“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家家户户都拿出最好的东西款待汉军,可刘邦却命令麾下的士兵不要接受这些东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风格,让老百姓对他的爱戴与日俱增,甚至,“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刘邦夺取天下,并在皇宫中召开了庆功会时,兴致满满地给麾下的文武百官提了个问题,让他们回答:“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是我而不是项羽?”

高起与王陵所给出的答案是比较笼统的,他们称:“陛下与天下同利,项羽却做不到这一点。”其实,他们的回答并不全面,所以,刘邦才会称他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邦对自己和老对手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之所以成功,是能启用韩信、萧何、张良等人才,项羽麾下仅有一人才范增,却还得不到他的重视。此外,刘邦出手阔绰不拘小节,从不刁难百姓。相比之下,项羽对属下极其苛刻,动辄屠城,自然得不到人心。

笔者实在难以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奉项羽为英雄。项羽嫉贤妒能的品质是有目共睹的,任何人才在他的麾下都得不到重用。项羽小肚鸡肠,且十分记仇,屠戮百姓就像是家常便饭。项羽的勇猛倒是确有其事,可他的鲁莽亦是不容忽视的。项羽烧掉了集大秦民力财力修建的阿房宫,坑杀秦军降卒,烹杀手下的谋臣,这些都是无法翻案的事实。

那么,为何刘邦与项羽之间的人品差距这么大呢?

在笔者看来,这都是出身惹的祸。刘邦是站在群众这一边的抗暴平民,而项羽则是站在家族角度的复仇贵族。

诚然,在刘邦发迹的过程中,也做了不少装神弄鬼故弄玄虚的事。

例如,史料中记载的刘母在野地里与蛟龙野合并怀孕、刘邦的大腿上有七十二颗象征着星宿的黑痣、刘邦在酒馆睡觉时身上出现了龙的影子、梦中斩杀白蛇等等,诸如此类的“神迹”在刘邦身上频频发生,殊不知,这都是统治者创造出来迷惑老百姓的假象。

不过,虽然刘邦骗了天下人,却是无可厚非的,在那个“王权神授”的年代,一个出身草根的起义家,势必要用这种方式为自己造势,若非如此他就不具备成为统治者的合法性。试看陈胜、吴广当年在鱼肚子里藏的“大楚兴,陈胜王”,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

就因为刘邦制造了一些祥瑞,所以,家乡父老才会推举他为沛公。项羽之所以不会使用这些套路,是因为他没必要。项氏世代贵族,只需振臂一呼就能召集万千江东子弟,何须如此麻烦?

史料记载,刘邦坐上龙椅之后,仍不放弃身为平民百姓的一面。

每隔五天,刘邦都会规规矩矩地面见太公,向父亲请安问好,就像是普通人家的儿子一样。后来,太公的家令觉得让天子拜人臣有些不体面,所以向刘邦提议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亦二话没说地答应了。

刘邦的老爹刘太公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在住进了长安的宫城以后,他见不到年轻时丰县闹市的热闹场面,非常烦闷。听说这件事后,刘邦立马命人在长安左近打造了一座“新丰”,高度还原了家乡的场景,还把老爹的所有旧友全部接来。

萧何在得到修建宫室的命令后,斥巨资打造了一座奢华的未央宫。刘邦看到宫室颇耗民脂民膏后比较生气,质问了萧何,说他太过铺张浪费。若非萧何以“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理由作出解释,想来刘邦必会对萧何进行一番处理。

哪怕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仍活跃于对外战争的战场上,而不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显然,刘邦与后世“天子守国门”的政治作秀是不同的,有几次刘邦都身陷险境险些丧命,如白登之围。高祖十二年,在与叛徒黥布打仗时,刘邦还因身先士卒而中了一箭,还因拒绝治疗而丧命。

从这里就能看到,刘邦在战场上根本不把自己当作皇帝,而是与其他士兵一样身处险境。

后世的道德家之所以对刘邦抱有偏见,大抵是因为这两件事:

高祖三年,刘邦的亲属均被项羽掳走,成了阶下囚。“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后来,刘邦打下了彭越,为了补充粮草经常派兵偷袭楚军的后方,搞得项羽十分愤怒。项羽为了撒气,便找人做了一块大砧板,将刘邦的老爹刘太公五花大绑丢在上面,让人传信给刘邦,说道:“如果你再不归降,我就把你老爹煮成汤。”

但谁都没想到,一向孝顺的刘邦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项老哥,早年咱俩有八拜之交,你我是异姓兄弟,我的老爹就是你的老爹。如果你想煮了你的老爹,那便煮吧,煮完了别忘了分兄弟一杯羹尝尝鲜。”

这两件事,并不能说明刘邦是个不守孝道的冷酷之人,恰恰相反,这两起事件正好说明刘邦有急智。

当时的情况自不需笔者过多描述了,总之是要多危急有多危急,刘邦的小命就要交待在彭城了。在围城之际,项羽歼灭了彭城大多数有生力量,刘邦靠着身边的几十名亲卫这才逃出生天。如果这时的他选择向项羽投降,刚愎自用且狂傲自大的项羽非但不会饶过他,刘邦的老爹老婆多半也得为其陪葬。

倘若刘邦真的这么做,那么他就真的是“妇人之仁”了。况且,虽然家人都被软禁起来,刘邦也不是毫无作为放任不理的。从“求太公、吕后不相遇”的文字中我们就能看到刘邦也曾求项羽放过自己的老婆和老爹。至于为何将两个儿子丢下车,让他们身处险境,其实这也是一种策略。发生在后世的“刘备摔孩子”,其实与刘邦弃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以说,刘邦这样做,能最大程度地获得下属的忠心,增加存活下来的几率。至于刘邦的那句“吾翁而翁”,看似不要脸到极点,却正是他的计谋所在。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刘邦还有翻盘的可能,所以,项羽并不会釜底抽薪杀掉他的老爹和夫人。刘邦算定,项羽根本不敢为难自己的家人,毕竟此人自视甚高,所谓烹杀刘太公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就算项羽真的打算把刘太公炖了,项伯等人必会替刘邦说情,故此,刘邦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