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金国的“留头不留发” 跟后来的满清差不多狠

2020-08-07 来源:腾讯网历史


熟悉清朝的朋友都知道,满清入关以后,在汉民中开始推行“留头不留发”的政策,也就是要求所有的汉民都要剃成女真人一样的发型,脑后留辫子。

可能有很多朋友受到清宫戏的误会,以为脑后留辫子,就是扎一根辫子就行了,甚至香港的很多电影电视剧,都是梳一个大背头,然后编个鞭子就蒙混过关。

周星驰先生的这个发型,在当时已经被砍了七八回了

其实这样的操作在当时是要掉脑袋的,正规的女真发型叫“金钱鼠尾”,也就是把脑袋上大部分的头发剃光,只在脑后留一条能够穿过铜钱方孔的、老鼠尾巴那么粗的一条小辫子。

图据网络,大致表示一下是这个意思

这个发型是女真人的流行造型,根据《三朝北盟会编》中出使金国的外交官员的回忆录记载,北宋末年金国人的发型跟后来的满清发型差不多,“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环,留脑后发以色丝系之”。

这样的发型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汉人相比,辨识度可以说相当高了。

那么,靖康之变以后,同样是(号称)女真人的金国政权,在原来属于北宋的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强制剃过头发吗?

答案是剃过,而且是强制剃头,不剃就要掉脑袋。

不但要求剃头,而且还必须换成女真人的装束,否则也要掉脑袋。

金国占领了中原地区之后,就下过专门的命令要求汉民剃发易服。这个命令在建炎三年三月马扩给高宗赵构的诏书中有佐证:“金人欲剃南民顶发。”

在南宋史学家李心传编撰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里,就记载了这么几个关于剃发和易服的血腥案例。

代州(今山西代县)知府刘陶抓到了一个已经投降给金国的北宋军人,把他的头盔取下来查验头发,发现这个军人头顶的头发有些长了,估计是懒,很久没剃了,而且脑后的辫子太粗(大小且不如式),就因为这个小细节,刘陶就把这个军人斩了。

到了夏天,赵州(今河北赵县)知府韩常、知解州(今属山西运城)知府耿守忠,在自己的辖区内发现了普通百姓因为太热穿着短裤在户外行走,硬说这些人穿的是汉服,有反叛金国的倾向,愣是当街把人给杀了。

当时的执行已经严格到什么程度呢,“生灵无辜被害,莫可胜记”。百姓纷纷上街买布来缝制符合女真样式的衣服,然后导致布价大涨,很多本来就贫苦的百姓根本无法承担这种高消费,只能“坐困于家,皆不敢出”。

在这场剃头易服的风浪中被杀的最著名的人物,名叫李邈,江西樟树市人,大名鼎鼎的南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亲外甥。

李邈在北宋末年的时候担任真定的帅臣,城破之后被抓到燕京,在燕京被软禁了三年。金国想让他去当沧州知府,李邈笑而不答。

等剃发令下来之后,李邈就开始当众怒骂执行的官员,骂这项羞辱人的政策。

女真官员当然不可能惯着这样的人,把他拖到公堂之上,就用板子抽他的嘴巴,抽得满嘴是血。李邈毫不妥协,将就嘴里的鲜血和唾液啐向金人。

金人毫无办法,让他回家反省,当天晚上,李邈就把自己剃成了光头,想梳辫子都没办法了。

这种对抗命令的做法,当然只有死路一条。行刑之前,李邈对金人说:“稍等一下,我给大宋的皇帝磕个头再死。”

于是,李邈对着南方磕头完毕,端坐就戮。

当然,这样以死抗争的人毕竟是少数,几乎每个投降的宋朝官员都主动剃头以表示臣服,百姓和士兵也纷纷跟着效仿。在很长一段时间,发型更是成为了南宋士兵辨别金国奸细的一个重要标识。

比如建炎三年十二月十七日,金兵命令南宋降官李俦到杭州城劝知府刘诲投降。刘诲和李俦是老熟人,见面之后,刘诲没有注重细节,当众跟李俦握手叙旧。

结果,因为李俦投降之后已经剃发,等李俦走后,士兵们以为刘诲跟金国奸细勾结,越想越不对劲,愣是自发反抗,杀了刘诲全家。

可以说是非常的人间惨剧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