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历史  >  史说轶闻
龙作为皇帝的专属物 为何诸葛亮还敢称卧龙

2020-07-21 来源:腾讯网历史

在中国古代,龙是一种很特别的神异生物,被视为皇权的象征。龙的形象被广泛使用在皇宫建筑、器物上。走进故宫博物院,我们随处能见到龙的图案。

皇帝的生活里,处处都有龙的影子。皇帝睡觉的床叫“龙床”,皇帝所穿的衣服是“龙袍”,皇帝坐着的椅子是“龙椅”,皇帝的身体是“龙体”,皇帝的胡子是“龙须”,皇帝生气了叫“龙颜大怒”,皇帝高兴了叫“龙颜大悦”,皇帝出生叫“真龙天降”,皇帝驾崩称“龙御上宾”……

此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不得擅自使用龙的形象,也不能随意使用“龙床”“龙椅”这些专用说法。否则,将会面临着很严厉的处罚。

不过,既然龙是皇权的象征,为何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敢自号为“卧龙”;另一名蜀汉名将赵云,敢叫“赵子龙”?他们就算不怕汉献帝找麻烦,也不怕刘备穿小鞋?

其实,将龙视为皇权象征的历史,虽然很久远——早在商周时期,天子就将龙纹刻画在青铜器、旗帜和衣服上,但是龙并没有被皇室垄断。直到元朝时期,朝廷才禁止非皇室成员使用龙的形象。

在元朝之前,龙作为社会生活中流传一种文化意识,被相当广泛地使用。

诗人更是频繁地将龙写进诗词歌赋里。

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他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离骚》中这样写道:“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整段诗歌的大概意思是:为我驾起矫健的飞龙,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心志不一不能共处,我将自己去到远方。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隆隆飞驰。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引,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屈原两次提到了龙,一是“飞龙”,二是“八龙”。在这里,龙居然成了屈原的交通工具。楚王似乎也没有找屈原算账。

各种民间举行的民俗活动里自然少不了龙的身影。

从春秋时期开始,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兴起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民间民俗活动——划龙舟。当时,南方水系发达,人们将舟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逐渐产生了一种划船竞速的活动,人们命名为划龙舟。

后来,随着吴越文化和中原文化的交流融合,划龙舟活动逐渐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再后来,广东、福建沿海地区也兴起了划龙舟活动。就这样,划龙舟活动成为了一种全民公投参与的民间民俗活动。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没有将划龙舟活动改名,更没有对这种活动进行禁止。

几千年来,无数民风民俗和民族节日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正月十五舞龙灯,二月初二龙抬头,五月初五划龙舟,读书人赴考要跨龙门,戏剧演员刚入行要跑龙套等。传统戏剧里面,更是有许多以龙命名的曲目,如《龙虎斗》《锁五龙》《打龙袍》《困龙床》《《游龙戏凤》双龙会》《龙凤呈祥》等。

所以,汉献帝、刘备为什么要管诸葛亮号称“卧龙”、赵云取名“赵子龙”这种芝麻小事?

从元朝开始,统治者的确将龙作为他们的专属物,不允许民间随便使用。不过,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与皇家礼仪制度相关的建筑、器物上,不会在人名、地名上禁止民间使用龙的字样。

在人名上,元朝、明朝、清朝都出现了许多以龙为人名的名人。大家很熟悉的,就有明朝名将毛文龙。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镇守于皮岛,后来被袁崇焕以十二大罪状杀掉。明末清初抗荷英雄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曾经做过福建总兵。此外,元朝诗人龙仁夫、清朝诗人龙启瑞,更是直接以龙为姓氏。

在地名上,中国以龙为地名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浙江省的龙游县,黑龙江的龙江县,福建省的龙海市、龙岩市,广东省的龙川县,山西省的龙渠沟,深圳的龙岗区……据统计,光是黄龙洞,全国各地就有6个。此外还有3个黄龙山、2个黄龙湖。

由此可见,在古代,龙并没有完全被统治者占用。只要在礼仪制度上没有违反统治者的禁令,民间是可以出现龙的字样,不足为奇。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