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心理健康
孩子叛逆?四个秘诀帮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

2021-07-27 来源:扬子晚报

父母永远在等孩子感恩,而孩子永远在等父母道歉。央视纪录片《镜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回家的故事:三个家庭遭遇孩子辍学、早恋、叛逆等困境无计可施,无奈之下把孩子送到一所特殊学校接受“改造”,却意外地让自己接受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这部纪录片在播出后的四年里频频被各种心理公众号和心理学从业者提及。采访中,心理专家告诉,急速发展的社会,家长需要重新审视当今时代亲子关系,重新认识和学习如何“表达爱”,跟孩子一同成长。

“问题孩子”的背后,总有一个“问题家庭”

“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该片一共三集,每集35分钟左右,讲述了三个家庭遭遇的困境和变化。

16岁的陈家明,不上学、在家日夜颠倒地疯狂打游戏、易怒、暴力、歇斯底里,暑假结束后却不愿去学校开学报到,宣称自己不想读书,想当背包客去流浪,做一个自由自在的流浪者。随着家明吐露心声,他认为自己的痛苦来自于父母极强的控制欲:必须按照父母安排生活,甚至连穿什么衣服、骑车出门能去多远的地方都不能自己做决定。说的话总是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制止,不能有自己的想法,这让他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义且无用。

纪录片中的泽清是一个14岁男孩,镜头前他的表达逻辑清晰、语句凝练,有着超乎这个年龄孩子的成熟。但画面一转,是他在家里无休止的咆哮和对母亲的暴力出手。慢慢对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后,才得以窥探一二他的内心世界——家庭里每个人都在通过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孩子想通过不断升级的过激行为引起家人注意,获得存在感。

18岁张钊,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而父亲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学习好。但本应是高三学生的他已辍学4个月了。他还把父母赶出家门,带着女朋友在家生活。在张钊看来,父母虽然从小对他百依百顺,但与他交流甚少,几乎不怎么关心他的精神世界,哪怕偶尔展现脆弱情绪,父母也不当一回事儿。现在,更是“没法交流”了。

对此,心理专家认为,这些案例对许多家庭的借鉴意义在于,这些父母和孩子之间其实互相都是有爱的,却因为缺乏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而让它堵塞心中、无法抵达对方的内心。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家庭是社会的镜子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交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韩宁告诉记者,在心理学中,有一类是“家庭心理辅导”。“也许大家会觉得奇怪,心理辅导不应当是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吗?为什么会把家庭看成一个整体?因为这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在他看来,央视纪录片《镜子》中所反映的孩子不愿上学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家庭系统的问题。“这个系统问题和家庭的富裕程度无关,和家庭成员的‘站位’有关。在家庭环境中,孩子大多数时候属于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成年,在经济上依赖父母,思考能力不如父母。此时赋予父母的权利就会很大,父母该如何站位决定着整个家庭系统的健康。”

江苏省教育学会心理教育专委会副秘书长、南京市第五高级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杨静平认为,当我们的家长在应对急速发展的社会“自身难保”时,又没有受过家庭教育的培训指导,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所需的理解、陪伴、指导,都只是凭自己的生活本能来回应时,就如在高速公路上没有刹车功能的车子,势必会有重大事故发生。

四个秘诀,帮助家长和孩子有效沟通

家庭是如何出问题的?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双方观点有分歧。例如,家长觉得孩子该多学习,而孩子觉得该多玩。2.双方有情绪。例如,孩子很不耐烦,嫌家长嘴碎;家长很着急,恨铁不成钢。3.对话有风险。例如,孩子要面临家长发脾气的风险,家长要面临孩子做出极端行为的风险。

要破解困境,必须先化解风险,再平复孩子的情绪,最后在有分歧的观点中寻找一致性。韩宁表示,“其实所有的家长都想解决问题,但是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总觉得是孩子出了问题。这就提醒我们,可能是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沟通方式出了问题。甚至有时候我们跟孩子去对话都会感觉到压力满满,不知道该如何去说。”如何解决与孩子的沟通问题?

秘诀一,家长的口袋里多装点“糖果”。你给孩子一块糖,他会告诉你“要”或者“不要”;可如果你掏出来一把糖给孩子,他就会开始挑选,说不定还会多吃两块。很多时候谈话中的压力,是因为针对某个问题,家长的脑海里只准备了一个方法。当孩子拒绝的时候,家长的内在压力被启动了!这份“危险”推动家长继续给孩子制造压力,而忘记了谈话的初衷,潜移默化中变成了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孩子就“找理由逃跑”了。所以,不妨多准备几个方案。

秘诀二,家长偶尔客串一下记者。万一你准备的“糖果”,在大脑中反复演练了几遍,结果没成功,因为孩子给了你一个完全意外的回答。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你就立刻扮演记者:记下孩子说的内容,引发他说得更多,以便于了解他的想法。有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比你想得更周到。和孩子扮演明星被采访的情景,孩子心情很好,说的话就多,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观点。

秘诀三,丢掉“别人眼中的好家长”这顶帽子。不要被外界的舆论压力所束缚。

秘诀四,如果“愤怒”爬出来了,先停下来。抓住孩子言论中的漏洞,攻击孩子——一旦出现这样的模式,就意味着,你脑子里的愤怒爬出来了,这是极其不理智的行为。这个时候,暂停沟通,冷静下来后再尝试前面的方法。孩子的心智成熟度和处理事情的经验度都远不及成年人,遇到有压力的场景时,本能第一反应就是:找理由,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逃跑,尤其如此。而遇到这些“找理由”的情形时,家长有必要、也有责任,站在更高的层面和不同的角度,用实际行动示范,帮助孩子从“找理由”走向“开窍”。

杨静平表示,希望亲子沟通、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引发全社会思考。比如,短程家长课培训、开设家长学校等,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公开课与个别咨询服务。孩子们在心理痛苦时,也要善于求助,学会直接表达与沟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