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热点  >  热点新闻
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小鸟”变“雄鹰”

2022-1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小鸟”变“雄鹰”
图为航拍马海村新貌。 大柴旦工委组宣部 供图

“过去我们就像没有脚的小鸟,现在我们变成了草原上的雄鹰,在大柴旦安居乐业,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好日子。”亲身见证了马海村翻天覆地变化的村民由衷地感叹。

马海村是2002年经国家民委批准,将新疆返青哈萨克族群众安置在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地区,由此组建而成的一个年轻村落。

近10年来,这个青海省唯一的哈萨克族村从“小鸟”变身“雄鹰”,建设成为省级党政军企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美丽家园示范村、卫生村、乡村旅游重点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2500元增加到2021年的14340元,整整翻了6倍。

据介绍,到达大柴旦,曾经居无定所的哈萨克族群众终于结束了游牧生活,但由于反复搬迁、经济基础差、发展底子薄、生活水平低,面对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很多人都处在茫然之中,甚至产生了“等靠要”思想。

“我们村推行党员牵头的代办和便民服务模式,遇到办证难、贷款难之类的问题都可以找党员同志帮忙。”马海村第一书记魏强说,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才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

近10年,大柴旦工行委为马海村择优选派“引路人”,先后8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书记助理驻村帮扶,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帮助马海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魏强说,哈萨克族群众拥有世代放牧的传统,如何依托优势把畜牧业做大做强成为马海村村民共同思考的问题。为此,马海村决定引来“活水”,实现“转身”,2019年11月,总投资160万元的马海村股份制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通过传统畜牧业和现代畜牧业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喂养,肉牛长得特别快,肉质也非常好。架子牛经过五六个月育肥就能销售,小牛犊只要一年多就能出栏。”从河北省聘请来的技术员高林杰,也是肉牛养殖场的股东,他告诉记者,肉牛养殖项目将输血扶贫变为造血扶贫,不仅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激励着村民用自己的劳动过上幸福生活。

如今,有机枸杞已成为马海村的一块“金字招牌”。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升质量、提高效益”的思路,马海村集观光、旅游、生态、产销研于一体的万亩有机枸杞产业园,枸杞种植面积达1.4万亩,5家企业通过欧盟有机枸杞认证,2021年实现收入1630万元。

同时,马海村还在柴达木盆地培育出首家蕨麻种植企业,统筹发展“枸杞、蕨麻、骆驼、饲草”四大产业,村集体经济累计突破152万元。

如今的马海村,一排排整齐的房屋白墙红瓦,颇具民族特色,美观的节能灯沿着整洁的硬化路,伸向村庄深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