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非遗博览
“剪出”郑州故事:小剪纸里的非遗传承

2022-10-12 来源:腾讯网

文化

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基因和血脉

亦是

城市影响辐射能力

创新活力的重要标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

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在郑州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为一名河南非遗传承人

曹慧贞

在新时代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在巩义市非遗工坊的河洛剪纸工作室内记者看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正耐心地教孩子们如何剪窗花,一刀剪喜字,两刀盘长纹……千刀不断,万刀相连。

在她的教导下,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将一张张红纸剪成了美丽的窗花。不少来学习剪纸的孩子们兴奋的说:“自己做的剪纸特别有成就感,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河洛剪纸是流传于黄河流域的民间传统技艺,传承赓续的造型蕴涵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如溜溜顺、喜相逢等技法,表达了民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视觉意象、实践经验、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深受民众喜爱。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花鸟、鱼虫、禽兽、戏曲人物、神话和民间故事无所不包。

剪纸艺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蕴藏了我国劳动人民深厚的情感,积淀了华夏几千年的文化,是我国传统哲学、美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结晶,具有极其强烈的民族特色和生命力,所以剪纸艺术才能够在千百年来深受喜爱,经久不衰。

曹慧贞告诉记者,河洛剪纸传承夏朝崇尚黑色的遗风,除了用红纸外,还可以用黑纸进行剪纸,表达不同的吉祥寓意。同时,河洛剪纸还讲究边剪边唱:“剪纸的时候很愉悦心情,一边剪一边唱,就是随剪随哼哼,不仅愉悦心情,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近年来,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跟随曹慧贞学习剪纸的人也日渐增多。今年65岁的邵慧敏两年前偶然在曹慧贞的带领下学会了剪纸,之后,她就与曹慧贞一起,准备材料,给学生们上课,共同投入到发扬河洛剪纸的工作中来:“我从小就爱做点手工艺,认识曹老师后,就试了试剪纸,谁知道一下爱上了剪纸。”

 

“小剪纸”传递着“大能量”,作为“河洛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曹慧贞的作品还多次在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展览,先后获得多个国内外大奖,并被数十家博物馆收藏。

曹慧贞告诉记者,艺术的力量不仅仅在于表达美好和祝愿,也能给人以信心和温暖的力量,今后,她将继续用剪纸把“河洛剪纸”艺术发扬光大:“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做了快五百期的‘每周一课’公益讲堂。我想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失传。”

 

截至目前,郑州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5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7个,区、县(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1个,已基本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保护名录体系。"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成为常态化,非遗展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非遗与城市发展、乡村旅游融合度逐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不断惠及群众,为郑州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城市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郑州文化馆馆长李桂玲说:“非遗文化是黄河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下一步,我们希望多打造出几个精品,比如,打造四万多平的郑州市非遗展馆,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让更多老百姓了解非遗文化,了解上千年的黄河文化,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到:
责任编辑: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