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龙南客家民俗:客家织带 藏在围屋里的古老技艺

2022-06-26 来源:赣南日报综合

龙南客家民俗

保持了中原唐宋时期的风俗习惯

融合客居所在地的生活方式

留传下了独特又丰富

多彩的客家民俗

今日讲述

龙南客家民俗客家织带

 

龙南客家技艺——客家织带 王琼 摄

客家冬头帕是北方头巾文化的延续和闽粤赣本土文化的结合。客家人从相对开阔干燥的北方平原迁移至多雨潮湿的南方丘陵,为了御寒防湿,头巾更加成了客家妇女服饰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赣南地区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最典型的特征。

客家冬头帕一般是在妇女坐月子时和步入中年后佩戴, 以前,客家女子出嫁时,杠盒里的嫁妆中必定有六根冬头帕织带,寓意着带带(谐音“代代”)相传,多子多福。

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织带三部分组成,红褐、黑、白相间条纹的披肩,象征客家层层的梯田;额前部的大块黑色面料即护额,配上艳丽的两根织带,有如厚重大地上的两条河流:养育祖先的黄河和抚育子孙闽粤赣地区的河流。体现了客家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

 

廖秋华在编织客家织带 王琼 摄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南市关西新围,常常能看到一位身着蓝布衫、头戴冬头帕的客家妇女安静地编织客家织带。她就是赣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承人廖秋华。

受母亲影响,廖秋华从小便开始学习客家织带技艺。编织客家织带要经过选线、纺线、绕线、固线、编织等几道程序,掌握起来并不容易。她勤奋好学,少年时便掌握了“万”“王”等多种织法,手法老道、图样精美。

 

 

编织过程 王琼 摄

先架线,把五颜六色的丝线固定在绠瓠子上,架成两层;然后是编织,把架好的线一端在墙壁或柱子上固定,另一端系在腰上或者绑在凳脚上。开始编织了,编织的形成靠带尺左右穿梭,上上下下,挑挑拣拣,把一根黑线或左或右变成带子的横线,织成一串文字和图案;最后是下架。把编织好的丝带取下来,把多出来的线拧成一团,打上个结,一个漂亮的织带才算完成了。这就是织带技艺。

为了传承客家织带技艺,廖秋华常常到偏远乡村收集客家织带的编织方法和工具,整理出了“朋”“亚”“中”“国”,以及竹子、蝴蝶、梅花等10余种图案和织法。她的家中保存着绠瓠子、绕线轴与杠白线小轴、纵线、织带梭、扒车、纺线车、手持排线棒等一整套工具,让她能更好地完成复杂的织法技艺。

 

编织披肩 肖鸣摄

 

在关西新围编织带受到媒体关注 肖鸣摄

廖秋华还热心将织带技艺传授给别人,她先后授艺于罗志红、廖美望、廖秋萍等人,并通过博览会、电视、微信平台等方式宣传普及客家织带技艺。她多次受邀进行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展演,先后参加了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江西省红土地旅游博览会、赣州市惠民周等活动。

此外,廖秋华紧跟形势、不断拓宽思路,记录下新时代特征,将织带运用到服饰、包等日用实物中,让龙南客家织带真正回到群众生活中来。

 

编织带成为一道独特的客家风景 王琼 摄

 

来源:赣南日报综合

编辑:晚妹 实习生汪晓林 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

分享到:
责任编辑: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