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湖南9地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排名全国第4

2021-11-11 来源:腾讯网文化

近日,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结果出炉,共18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入选,其中,湖南9地入选,数量排名全国第4。

花瑶挑花 图源:湖南非遗

本次湖南入选的9个县(市、区)、乡镇(街道)及其代表性民间文化资源或艺术形式为:

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花瑶挑花)

永州市祁阳市(祁剧)

张家界市桑植县五道水镇(桑植民歌)

郴州市资兴市(摄影)

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侗族芦笙)

衡阳市常宁市(版画)

常德市桃源县九溪镇(板龙灯)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苗绣织锦)

岳阳市临湘市白羊田镇 (天狮舞)

祁剧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而设立的文化惠民项目。

这些入选的地方,不仅具有鲜明特色及知名度,更有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有示范作用。

来领略一下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吧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

版画

常宁被誉为“版画之乡”,常宁版画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版画人的坚守、传承和创新,已成为常宁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常宁版画,既研习传统、取法经典,又独辟蹊径,以清新自然、纯朴灵动的视觉语境,多角度表现了常宁的风光风貌风情。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

虎形山瑶族乡

花瑶挑花

花瑶挑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中国美术馆、民族博物馆列为珍品收藏,是中国民间工艺的奇葩。

花瑶没有文字,挑花便成为记载该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挑花,是一种刺绣针法,亦称“十字花绣”,即用花针绣线依照纱眼逐眼绣上“十”字形,组成各种图案花纹,但与大众熟知的“十”字绣不同,花瑶挑花是双面绣,正反两面都有花纹。挑花技艺是花瑶姑娘们世代相传的独门绝技,其成品精致繁复,艳丽绝伦,曾被沈从文赞誉为“天下第一挑花”,更是花瑶姑娘心中瑰丽斑斓的“画卷”。

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白羊田镇

天狮舞

白羊田天狮舞是集舞蹈、音乐、杂技、武术等于一体的传统舞蹈,发端于明洪武年初,起源地在临湘市白羊田镇合盘村鲁公坡组鲁家屋场,流布于湘鄂赣边界地区,距今有六百多年历史。天狮舞形成初期,主要是祭祀及欢庆传统节日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参加各种庆典,群艺汇演,歌舞晚会等各种演出。

2016年,白羊田天狮舞被纳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九溪镇

板龙灯

桃源板龙灯初萌于东晋,兴于唐,盛于清,完善于今。板龙灯又名板凳龙灯、板板龙灯。每年的正月十五与六月三十(谷龙生日与逝日)确定为祭祀纪念日,伴有隆重的祭祀活动,形成了宗族与庙会的板龙灯文化。2010年,桃源板龙灯列入第二批“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板龙灯舞可概括为四种:一是平步舞,舞时摇头摆尾,轻盈欢畅;二是狂欢舞,舞时头、身、尾行步急促,势如排山倒海;三是参花舞,舞时行步曲折,难度高,速度快,可玩“福、禄、寿、喜”、“双龙出洞”、“游龙戏珠”、“天鹅抱蛋”等字样与图案;四是戏龙舞,舞时与虾子灯舞、蚌壳舞、仙鹤舞、狮子舞、龙船舞等插花行走,穿梭欢舞。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五道水镇

桑植民歌

桑植民歌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县杂居土家族、白族、苗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创造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桑植民歌不仅是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三族传统歌舞的结合体,更是桑植各族人民心声的流露,它同当地的社会历史、民俗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桑植民歌质朴、粗放、风趣、诙谐,在民歌中,能听到桑植人民的淳朴,看到桑植人民的历史,感受到桑植人民的生活。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

摄影

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资兴市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兴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广大群众开展旅游摄影活动,创造了浓厚的摄影氛围优势。

2016年,资兴市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中国摄影之乡”称号,成为湖南省首个、全国第九个“中国摄影之乡”。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

祁剧

祁剧,比京剧的历史还早400年的地方剧种,旧称祁阳戏、祁阳班子,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

祁剧的流布区域较为广泛,除湖南的衡阳、零陵、怀化、邵阳、郴州等地区拥有祁剧演出班社之外,不少祁剧班社还到外省演出,足迹流布桂、粤、赣、闽、滇、黔诸省。在演出过程中,祁剧与桂剧、粤剧、闽西汉剧、广东汉剧等地方戏曲剧种,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既扩大了祁剧的影响,又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了地方戏曲艺术的发展,曾一度形成“祁阳弟子遍天下”的鼎盛局面。郭沫若看过祁剧演出后曾经说过:“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

侗族芦笙

通道侗族文化源远流长,芦笙文化艺术一直是侗族文化的象征。芦笙从古老的簧管乐器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有两千多的历史。2008年,侗族芦笙更被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通道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芦笙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最早在侗族的寨子里,芦笙主要是用于传递信息。而在农忙闲暇时,侗族人民会成群结队地吹着芦笙往返于邻近的寨门,寨子里的人们听到便知道有人经过自己的村寨,也会以一曲芦笙遥相呼应。一时兴起,邻近村寨的芦笙队伍还会来到鼓楼附近比赛,以同奏一曲的响亮度作为胜负的评判标准。久而久之,赛芦笙也成为侗族人民相互来往、欢迎贵客、庆贺节日和传递情感的媒介,同时也是传承侗族文化的桥梁和载体。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

苗绣织锦

苗绣源于民族图腾崇拜,主要反映喜庆、吉祥、人寿、年丰的物象。苗绣艺术有粗犷、秀丽、细萃、素雅四种风格。图案讲究对称、平稳、严谨、紧凑,丰满而疏密虚实得当。2006年,苗绣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责任编辑: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