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盘点承传千年的新春年俗

作者:兰之韵 · 2016-02-05 来源:凯风陕西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浩如烟海。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强的凝聚力。每逢佳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是分不开的,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年俗吧!

  1、祭灶

  中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拉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2、扫尘

  中国历来有农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年腊月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整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搞一次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

  3、守岁

  你知道守岁的来历吗?除夕守岁也是年俗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饭、守岁。

  4、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 雅称“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中华民族独创的艺术奇葩。春节来临,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城乡百姓家家户户总要贴上新的春联,以示辞旧迎新,希望度过和和美美的除夕之夜,迎来平平安安的新一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5、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风俗通义》记述,在先秦两汉年节宗教信仰有祀门之习俗,故神荼、郁垒成为我国最早的司门之神。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道:“正月一日,给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

  6、拜年

  拜年是年俗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祝福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晚辈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7、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烟花爆竹。关于鞭炮,史书已经有过详细介绍,它原来是人们用来避邪祛灾的。《荆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魈恶鬼。现在春节放爆竹可以营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祥。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8、祭祖

  新年为岁首,第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这一礼仪,有的地方称之为“拜家堂”,因为祖宗是称为“家亲”而不是称为神的。祭祀祖先一般在家中进行。有的地方,家家户户在堂屋中悬挂祖先画像,但多数地区是供着祖先的牌位。除夕子夜前后,开门放鞭炮之前,祭祖的活动便开始了。祖先的牌位前摆好美酒佳肴、时令果品,供列祖列宗享用;点燃香纸蜡烛后,家长率子孙行叩祭礼。在祭祖时,要面对列祖列宗的牌位,逐项禀报家中一年来发生的喜庆事件,大到娶媳、聘女、生儿添丁,小到生活怎样等。民俗专家表示,新年祭祖的意义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及祈求祖先保佑子孙后代繁荣昌盛,诸事顺意,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思想。

  9、接神

  接神,汉族民俗信仰之一。多在除夕之日,也有在元旦或迟至正月十五者。接灶,表示灶神自天上返回。此日,汉族民间将新的灶神像安置于灶的神龛上,并敬以酒果点心。接神是为新旧年分界,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10、接财神

  接财神是古老的汉族节日习俗。汉族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表示欢迎财神降临,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要说些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之类的口彩。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