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博览  >  民俗民风
新年第一餐:看八大菜系都怎么吃?

作者:高玉安 · 2016-02-05 来源:凯风陕西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习俗习惯等都有较大差异。单饮食方面来说,因物产、气候、技艺等因素,经长期演变,形成了川菜、鲁菜、粤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徽菜八大菜系,烹饪技艺不同,地方风味明显。

  在春节这个庆典最隆重、影响最广泛、吃穿最讲究的节日里,各个菜系区域的人们,新年第一餐都会吃些什么呢?

  川菜

  川菜,以四川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代表菜品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回锅肉、东坡肘子等。

  四川火锅有名,过年吃火锅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得是在除夕之夜。当然,除夕夜还会有这样一些有意思的菜品:带子上朝(腰果鲜贝炒虾仁)、富贵盈鱼(清蒸鲑鱼)、迎春接福(炸春卷)、百年好合(西芹炒百合)、幸福团圆(蜜汁五彩元宵)、平地春雷(锅巴肉片)。

  而新年第一餐,则是:酒酿汤圆。其寓意为“团团圆圆”。

  鲁菜

  鲁菜,以山东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以咸鲜为主、善烹海味、精于制汤、注重饮食礼仪。代表菜品有葱烧海参、九转大肠、诗礼银杏、奶汤蒲菜、两吃大虾、枸杞菊花虾仁等。

  山东临海,鲁菜以海鲜为主,山东人除夕夜自然多与海鲜有关。比如葱烧海参、红烧肘子、汤爆双脆、九转大肠、整鸡、整鱼等,必不可少。当然,还有汤,灌香肠、熏鲅鱼、炸刀鱼、酱牛肉、炖猪冻和蒸大饽饽等。

  新年第一餐,山东人吃什么?当然是:饺子。包入钱、枣、栗子等,寓意发财、勤劳致富、能出大力。

  粤菜

  粤菜,以广东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用量精而细,装饰美而艳,口味比较清淡。代表菜品有白切贵妃鸡、牡丹煎酿蛇脯、冬瓜薏米煲鸭、潮州卤水拼盘、池塘莲花、清汤蟹丸等。

  广东人过年,除夕一般要吃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寓会计算)、年糕等以求吉利。

  新年第一餐,广东人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苏菜

  苏菜,以江苏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菜的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著名的菜肴有清汤火方、鸭包鱼翅、水晶肴蹄、松鼠桂鱼、西瓜鸡、盐水鸭、清炖甲鱼、鸡汁煮干丝等。

  江苏人过年,除夕以红枣莲子、扣三丝、高升排骨、红糖枣仁年糕、黄金蝴蝶虾等。

  新年第一餐,江苏人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浙菜

  浙菜,以浙江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咸鲜合一”,口味“咸、鲜、臭”,以蒸、红烧、炖制海鲜见长,讲求鲜嫩软滑,注重大汤大水,保持原汁原味。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鱼、东坡肉、糟溜虾仁、干菜焖肉等。

  浙江人过年,除夕夜的菜品主要有八宝菜、白切鸡、油爆虾、三鲜铜锅、鲞烧肉、醋溜鱼、荠菜山鸡片、八宝饭、春卷等。

  新年第一餐,浙江人吃的和江苏人一样,是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闽菜

  闽菜,以福建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以“香”、“味”见长,其清鲜、和醇、荤香、不腻的风格特色,以及汤路广泛的特点。其菜系名品有盐水虾、佛跳墙、醉排骨、荔枝肉、扳指干贝、尤溪卜鸭、“鼎日有”肉松等。

  福建人除夕之夜,南方临海的福建人有福了,吃什么呢?当然是海鲜为主,海蛎、血蚶堆蚶壳、焖豆腐、年糕笋干、白斩鸡、米冻、韭菜等。

  新年第一餐,福建人则要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当然,也有地方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湘菜

  湘菜,以湖南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用料广泛、色泽深重、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鲜、软嫩。其菜系名品有组庵豆腐、组庵鱼翅、有东安鸡,金鱼戏莲、永州血鸭、腊味合蒸、姊妹团子 、宁乡口味蛇、岳阳姜辣蛇、剁椒鱼头等。

  湖南人过年,除夕之夜以辣为主,主要有吃团年肘子、八宝果饭、剁椒鱼头、豆豉炒香干、盐菜扣肉、茉莉鱿鱼卷等。

  新年第一餐,湖南人则要吃年糕,寓意是“一年更比一年好”。糊南苗族则吃甜酒和粽子,寓意“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徽菜

  徽菜,徽菜以安徽区域为核心,其特点在于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其菜系名品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

  安徽人除夕夜,除了依据地域情况,吃那些特色菜品外,一般还要吃鸡抓豆、和气菜、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中和”等。

  新年第一餐,安徽人一般要吃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就吃这一方面来说,不但有着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各自不同的烹饪习惯,更有着千差万别的饮食文化。在经济飞速发展、国力不断强盛的今天,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需求已经实现了由过去“吃得饱”向“吃得好”的转变。把吃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则是人们的一种追思文化的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白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