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渤海国皇家寺院护国寺

2018-02-28

  渤海国皇家寺院护国寺,金代时期人们叫他“石佛寺”,到了清代,才有了新名“兴隆寺”被慢慢叫开来,要说距今时间,那可远了去了,已经有一千二百年了。

  别看这个位于黑龙江宁安市渤海镇的寺院占地面积不大,可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曾经起到的作用可不小,可以说代表和见证了一个世纪的繁荣,特别是,这个寺里有几个世界级的宝物,还有很多隐藏民间的老故事。

  然而,朝代的更迭,给越是古老的东西带来的往往是更多的灾难。兴隆寺后来在大火中被焚毁,原址上只剩下残缺不全的小寺庙遗址,和一个无家可归守庙的和尚。

  镜泊湖畔有一个给东家卖鱼的山东人孙晴,因为大雨投宿到这里,被守庙的和尚收留一晚,并许下有朝一日重修庙宇的重愿,后来发生的一切机缘巧合,让这个愿望变成了现实,才有了兴隆寺的今天。至今,这里还有孙晴的功德碑。

  这里的最重量级国宝首推石灯幢。是国内三个石灯幢中最大,最完整一个,另外两个在西安和国外,但已经残缺不全了,西安的据说还没有头。

  兴隆寺之所以成为龙江第一古庙,是因为古庙内有一尊国家级文物,同时也是东北三省最古老最高大的石佛,因为有了这尊佛,才有了兴隆寺一千二百余年的传承,石佛取材火山岩,这和其他佛像完全不一样。

  这个龙首龟身的石雕艺术品,因名称因不同朝代有很多的变化,龟 、赑屃、霸下。它是68年左右在渤海小学防空洞的地下1.5米处挖出的,已部分残损,是唐朝时期的石雕作品,前三后两的龙爪,传说中它是龙生九子的,生性好负重,背上一般都驮着功德碑。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收服为己用,为治水做出了巨大贡献。大禹担心它再作恶,用石碑刻上了它的功德,叫它驮着,石碑压得它不能行走,因为功德无量。

  这里有关圣殿,观音殿和天王殿,特别是至今还完整的保留着清代修建的北门。

  后庭院的千年老树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变幻。

  文革以来,兴隆寺也作为四旧被砸烂,一个国宝级文物所在地,被荒弃在野外,曾经很长时期,人们只知道镇西头有一个大庙,里面连个守庙的人都没有。直到近几年,渤海镇政府做足渤海国文化的大文章,把古渤海国遗址和皇城南北贯通,建立了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博物馆,恢复了古渤海国中轴线,同时,也恢复和重新修建扩建了中轴线上的兴隆寺。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