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孟日神山最后的放牧人:4000多米高山上飞檐走壁

作者:任世琛 · 2017-09-25 来源:视觉中国

 

  次九九、古巴、巴吾,是甘肃省迭部县尼傲乡尖尼村村民。20年来,他们三人结伴在迭山山脉的孟日神山上放牧,从未间断。每年的6月至9月是放牧最佳时期,6月初,他们就开始牵着马,驮着干粮和必备的生活用品,赶着牛群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徒经灌木丛、森林、草原、山峦行走十二个小时,到达放牧点,开始为期4个月的放牧生活。任世琛 摄

    更多精彩: 

  儿童癌症患者的影像写真  

  美国记者镜头下1985年乡村婚礼  

  西安80后美女陪人逛街每小时1000 

 

  孟日神山,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尼傲乡境内,海拔4600米,地形地貌复杂,有广阔的高山草原、裸露的岩石山脉,茂密森林、遍布峡谷的溪流。尖尼村则位于孟日神山的腹地,要从村子到达放牧点,大概行程40公里,不停的行走需要十二三个小时,若中途休息或遇雨雪天气,至少十六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44岁的古巴早早起床,冒雨将食盐(供牛食用)、蔬菜、粮食、衣物等需要带上山的物品背到村口,捆绑在马鞍上,准备开始艰难的放牧之行。次九九、古巴、巴吾告别家人后,就牵着马上路了。

 

  其实他们上山的路就是沿着牛羊踏出的痕迹向目标的山巅爬行,三人所牵的每匹马身上都绑驮着重量达300斤左右的物品,这能保证他们三人在山上一个月的消耗。每到月底,他们会轮流下山,回家驮运下个月的口粮,若碰见特殊情况,下山不易,就会有断粮的可能性。因此,他们每次会尽量多带食物,以防万一。

 

  古巴是他们三人中年龄最长的,练就一身飞檐走壁的好本领,山中气候多变,但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大雪纷飞,他行走在陡峭的山岩上,都如履平地好似蜘蛛侠。他回忆道,20年前刚放牧时,爬在山岩上都不敢回头看,害怕一不小心踩空而滚落下去。现在,通过放牧练就了一身攀岩登山的绝技,还经常和岩羊比速度。

 

  一旦到了放牧期他们三人就会选择结伴而行,一来是在路途和生活上相互照顾,二来是在放牧时互相照应,一起清点管理各自的牛群。他们都各自有50多头牦牛,每年的收入在3万到5万之间。因为这里是纯天然生态牧场,所以经常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来村里打听收购牦牛,用来食用和饲养。

 

  每次不管是上山去牧点,还是下山回家,他们都会时不时站在山梁上瞭望着自己的村庄和家园。古巴说,他们这种孤独简单的放牧生活,已经坚持了20多年,许多人都放弃了这种枯燥乏味的放牧生活,去外面打工了。放牧这活,辛苦又不赚钱,他们已经成为“最后的放牧人”了。

 

  出行的十几个小时,次九九、古巴、巴吾三人要经过森林、草原、岩石山体。他们会在路途中搭建临时休息的地方,每到一个点,休息一会喝喝茶,补充点食物,继续前进,当最后到达牛群放牧点时,再卸下从山下带上来的生活用品和为牛准备的食盐。

 

  放牧点的山谷中水草丰盛、野花绽放、丛林茂密处各类野生动物应有具有。放眼望去除他们三人放牧的牛群之外,还能看见成群的岩羊在奔跑。次九九说,这里不光有岩羊,还有国家保护动物雪豹、狼、麝、野猪、雪鸡、马鸡等,有时还能看见雪豹追杀岩羊的场景。

 

  古巴边在草上撒盐边说,牛的生存习惯和人一样,这里虽然水草茂盛,牦牛爱吃,但我们要不定期的在草上给牛撒盐,来补充牦牛体内的盐分,四个月50头牛就需要100斤盐。然而这样枯燥繁重的放牧生活,古巴他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牧点附近的山下,有一个天然形成的犹如虎口般凹洞,里面有清泉渗出,无论外面风雨有多大,进到洞里完全感受不到一丝风尘和寒意。次九九、古巴、巴吾三人在洞口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夜晚三人挤住在狭小的空间里休息。

 

  洞穴里的岩石上,一年四季噼里啪啦的流淌着清澈的水帘。次九九、古巴、巴吾三人的生活做饭用水,都是取自这里。清晨他们用纯净的流水洗一把脸,随后用手捧着喝上几口,直呼甜美可口,便开始了他们美好生活的一天。

 

  灌木丛中干枯的树枝是他们唯一的柴火,他们捡捆起来背回到搭建的帐篷处用来烤火、煮茶、做饭。这样周而复始的走了多少路,捡回多少柴火,他们谁也不记得。

 

  早上相伴着身后巍巍的群山,次九九、古巴、巴吾三人齐动手做饭。他们吃的主要是米饭,油香、面片,土豆,藏粑,每天不重复,天天有新花样。

 

  每到夜晚,次九九、古巴、巴吾三人把牛赶到帐篷旁,他们就守护在帐篷里,张望天边的星星,听着白龙江支流的水流声。若听见有狼的叫声,他们会拿出一个鞭炮点燃,驱赶狼只。每晚他们三人会轮流值守,每隔两小时放一次炮,确保狼和雪豹不敢靠近牛群。古巴说:“每年放牧期的四个月里,方圆100平方公里高原牧场和森林里就只有我们三人,常常陪伴我们的是孤独和寂寞。”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