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武汉人的一天就是从“过个早”到“宵个夜”

2017-08-25 来源:腾讯网

 

  武汉人把吃早点叫“过早”,中国人似乎只有遇到特别隆重的事情时才会使用“过”这一字,譬如:过年、过节。不过一顿早餐,在其他城市,尤其是快节奏的深圳、北京等地,通常都是敷衍了事的,有时甚至忽略,而在武汉却变成了一个庄重的存在。一顿早餐被武汉人推到了“过年”般的高度,重要性完全可以与正餐匹敌,种类的丰富程度也是罕见。谦虚的说法是在武汉过早的种类可以一个月都不重样。(大楚网 摄影/王淼 撰文/刘婧)

    更多精彩: 

  农村剩男危机岂止天价彩礼 

  120急救志愿者一天跟诊16 担架抬到吐 

  七旬婆婆照顾儿媳17 “我活一天就养她一天” 

 

  夏季武汉人的一天,从过早开始,大大小小的摊子藏在街头巷尾。提起武汉的过早,外地人会想到户部巷,其实最接地气的过早老街是汉口三眼桥北路。这里随便一家店都有十几年的历史,大部分是夫妻店、兄弟店,老板们吃着武汉地道的过早长大,由他们的手传承着武汉的美味。“识别一个武汉人,不在于他爱不爱吃热干面,而是他能不能端着面碗赶车。”这是一则最近走红网络的段子,也如实反应武汉的生活片段。

 

  一到路口,各式食物的香味穿鼻入耳,那一口市井烟火气,就是武汉过早的最好配方。同是吃早餐,广州人是“吃早茶”,慢慢品茶,吃点心。武汉的过早不用桌子,有个红塑料板凳就行了。顶着太阳端上一碗,坐在路边趴到小凳子上吃,汗水直流,这才是痛快的过早。

 

  全世界的中国人都知道热干面就是武汉的标志。在这条街上,有几家网红热干面店,在很多地方已经把热干面的芝麻酱换成花生酱了,但是老汉口的热干面就是这么原汁原味。

 

  热干面对武汉人来说百吃不厌,它已经不是粮食,而是一种精神寄托。早上,上班的男男女女端着一碗热干面,穿梭于大街小巷、边走边吃,不溅出、不脏衣、这种画面就是武汉的过早经典名片。

 

  这种技能是武汉人从小练就的,管你是谁,走哪都忘不了。比如网络上流传的一张王凯过早的样子,这就是最标准最帅气的武汉动作哦。

 

  有网友在下面评论到:“左手端着热干面、或者粉丝,右手拿着筷子,小拇指还勾着面窝的塑料袋,下雨的时候右脸直接贴到伞柄,咯吱窝夹着个包……”没错,这是武汉人过早的“神功”,并不是每个城市的人都拥有。

 

  在武汉,任何一份过早从做好到吃完,最多不超过15分钟。比如糯米包油条,就能边走边吃,这也是快失传的手艺了。一份糯米,半截油条,有桂花白糖的,还有咸味肉松的。五块钱一个,徐嫂每天可以卖出200个左右,到了过早高峰期这里每天是要排队的。

 

  武汉的油条和台湾的油条也不同。吃过武汉的油条,就能懂火候的精准也是一门手艺。这家油条店老板告诉我们,油条一块钱一根,很多年没涨过价了,每天早上都能卖出600多根油条,隔壁的豆浆店老板,就是自己的亲兄弟。

 

  豆皮也是长盛不衰的早点之一,像这家用磨得光亮的蚌壳来摊皮子的已经不多了。绿豆和大米要分开浸泡,然后绿豆去皮和大米混合摊成一张皮,糯米要泡上十几个小时再蒸,切成丁的瘦肉、香菇、笋子、豆干、榨菜炒好,在糯米下铺成底子。

 

  在武汉,每种食物都是有对应的饮品的。油条要配豆浆、热干面配蛋酒、面窝油条配豆腐脑、牛肉面配绿豆汤……蛮多板眼的。

 

  在这条街,还有一些快要失传的过早单品。比如烧梅,武汉的烧梅和广东的烧麦是有区别的,软软的糯米裹着浓浓的胡椒味,绝对重口味。

 

  武汉经典的过早还有这种鸡冠饺,和好的面浆老板都是用桶来装的,每天可以炸出两三桶,油炸类的早点在街头越来越少见了,还有欢喜坨、麻园、油饼、糯米鸡这些都已经快渐渐消逝在时间里了。

 

  吃完丰富的早点,宵夜在武汉人的生活里也有特别的意义,深夜降临,一个摊儿,一风灯,再爆起一吆喝,匆匆往来的夜游神们,不得不刹步,安抚一番蠢蠢欲动的口胃。几个伙伴,三五成群,骑着小车,看到路边好吃的食物,随时停下来买上一份,实在是惬意。

 

  在武汉很多街边小吃店都有这样一排排的砂罐,它们的作用是煨藕汤,武汉人对于藕汤的热爱不下于热干面,逢年过节、偶尔加餐,这都是煨藕汤的理由。

 

  鸭脖也是一大特色,在夏夜的晚上,买上几根鸭脖,叫上几位好友,找个烧烤小摊位,喝着酒唱着小曲儿就把烦扰抛之脑后。

 

  炎热的夏天街边小店的小朋友总是光着膀子穿梭于街边,不小心被门关在店里的他,只好通过啼哭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让自己得以“解救”。

 

  像这样经营同类美食的小炒店街头很多,他们并不担心生意不好。

 

  总之,在武汉这座城市,少的是诗雨江南的弯弯绕绕,多的是江湖儿女的豪气爽朗。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