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作者:李志强 · 2017-08-02 来源:新华社

(图片故事)(1)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与妻子在炕上查看一只特大号的砂大碗。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图片故事)(2)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在工作坊查看砂大碗碗坯。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图片故事)(3)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在工作坊揉泥。揉泥是砂大碗碗坯制作的一个关键工序。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图片故事)(4)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在工作坊指导徒弟制作砂大碗碗坯。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图片故事)(5)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与新收的徒弟在工作坊制作砂大碗碗坯。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图片故事)(6)农民孙德民和他的“砂大碗” 

  7月31日,孙德民在工作坊里忙碌。

  山东省栖霞市东山庄村农民孙德民,是砂大碗“得禄碗”的第17代传人,也是烟台市非遗项目“栖霞砂大碗”技艺传承人。孙德民出身于“砂碗世家”,16岁开始跟随父亲做坯烧窑,至今从事烧制大砂碗这门手艺已经有40多年,全面掌握选土备料、踩泥、揉泥、打坯、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的制作技艺。他说,作为“栖霞砂大碗”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祖先留下来的瑰宝传承下去。砂大碗是山东省栖霞市特有的一种陶器餐具,当地人常用砂大碗蒸虾酱、扣肉、咸鱼或咸菜、米饭。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这种有些“土气”的餐具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为了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技艺,2015年,烟台市将其列为市级非遗保护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