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八十年代和谐温馨的邻里关系

2017-07-18 来源:央视网

 

  【社会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住在老城区一处不大不小的杂院,十来间平房大约有六七户人家。我住的是进院门后左边第二间,第一间房的屋门开在胡同里,所以等于就是第一间。

 

  【社会历史】我那时刚搬过来不久,还没有成家,每天一早起来出去上班,晚上总得九点以后才回家,所以跟邻居们并不熟悉,甚至都搞不清楚院里究竟住了几家人。我只知道进院门后右边第一、二间(也就是我的对门)那家人姓罗,一个老大娘带着三个二十岁上下的孩子——一个儿子两个姑娘。

 

  【社会历史】一天晚上,我推着自行车进了院门,见罗大娘从屋里走出来,便打招呼说:“您还没歇着哪?”她问我说:“大哥,你怎么天天都回来得这么晚啊?我这儿有壶开水,你拿去用吧。”这时,我才注意到罗大娘手里还提着一个水壶,赶紧接过来说:“谢谢。”

 

  【社会历史】一连几天,罗大娘每晚都要给我一壶开水。 公休日那天,我自己点了火,拿着水桶去院外面胡同那头打水。我回来的时候,敲门喊了声罗大娘,说这桶水给您倒缸里吧。罗大娘闻声走出来说:“大哥,你不用这么客气。孩子们早就把缸挑满了,你留着自个儿用吧。”

 

  【社会历史】转天晚上,罗大娘照样又给我一壶开水。这天,厂里发电影票,我特意要了两张送给罗大娘,说:“弟弟妹妹们谁有工夫就去吧。”

 

  【社会历史】后来,我一家三口搬回了老城里。这院里总共六间房,住了四户人家。那气氛更融洽了,简直就跟样板戏里李铁梅说的那样:“不拆墙也是一家子”。谁家包了饺子,都得给那三家各端一碗;要是熬点小鱼,哪怕自己少吃一口,也要给人家送两条尝尝鲜。

 

  【社会历史】老城里的平房没有卫生间,小便还好办,如果要大便得走二百多米到大街上的公共厕所。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把米饭蒸上,又把菜洗好了,刚切了几下突然内急,见邻居三姨正在院里择韭菜,便说:“我出去一趟,要是一刻钟不回来,麻烦您替我把煤气灶关了。”

 

  【社会历史】没想到运气不好,厕所那会儿偏巧“满座”。等我回来的时候,差不多得有半个钟头了。三姨见了我说:“米饭早熟了。菜也给你切完了,怕你嫌我手艺不好,没敢替你炒。”

 

  【社会历史】您说,那年代的邻里关系多么和谐温馨!【文章转载自:南开老赵的博客】

 

  【社会历史】本组图片选自赵利文摄影画册《1980年代城市记忆》样片;图片拍摄于西安市。

《凯风智见:《笑林广记》——清朝人的段子合集》  

《凯风智见:明朝鸿胪寺卿王士性如何评价各省人?》  

《文史新说:那些中国的“摔跤爸爸”》  

《文史新说:秦巴腹地一个鸡鸣三省的传奇古镇》  

《文史新说:高考古往今来一场未曾缺席的较量!》  

《文史新说:苏东坡的西湖情节》  

《文史新说:往事越千年 丝绸古道说新疆》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