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120急救志愿者一天跟诊16次 担架抬到吐

2017-06-16 来源:腾讯网

 

  95年出生的刘智,是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大四学生,四年来坚持参加急救工作,通过上百次的急救服务,积累了大量的实用急救经验,也对生命的意义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摄影/山西新闻网 宇巍)

    更多精彩: 

    百年老茶馆的慢生活  

    “90后”美女列车长的飞驰人生  

    女村医接生476个孩子 自己却无法做母亲 

 

  “出诊!出诊!”山西省太原市急救中心中心站的调度室传来了急促的喊声。早上8点03,刚抵达急救中心的刘智屁股还没坐热就接到了出诊通知。披上志愿者马甲,出发!刘智与急救医护人员匆匆登车,伴随着警报声,救护车急起、急停,颠簸、摇摆,再经过各种逆行、超速、闯红灯,坐在车上的人仿佛是在跳舞,双手想不抓紧扶手都不行……

 

  一名84岁的老人不慎在家摔倒,骨折不能动弹,同时伴有肺部呼吸困难,情况危急。刘智与同伴抬着担架迅速跑向居住在4层的病人家。

 

  经过医生诊治,老人需要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就医,家属与志愿者合力将老人从4层楼抬入急诊车。刘智说,最怕的就是这种狭窄、杂物多的楼道,在抬着病人下楼时,走在前面的人需要随时将担架往高抬,后面的人则弯腰将担架稍放低一些,时刻保持担架平稳。而每下一个台阶,每过一个楼道的拐角,都需要抬担人员配合好,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遇到这样高楼层的病人,一趟下来担架员的体力基本就消耗光了,因此,太原市急救中心的急救人员几乎都落下了腰病。刘智总结四年来数百次的跟诊经验,说道:“呼救最多的是老年人心、肺、脑类疾病,其次是交通事故呼救,第三是醉酒呼救。”

 

  一位40多岁的女士因为骑电动车与机动车发生碰撞,全身多处软组织损伤。刘智与急救医护人员迅速出诊,在送往医院的路上,坐在驾驶舱里的刘智不时从玻璃窗观察医疗舱里的状况,医生和护士的一举一动他看都很仔细。

 

  驾驶员齐师傅有着9年的救护车驾驶经验,驾驶技术简直没话说,救护车往往要争分夺秒地行驶,车速很快。若是第一次坐齐师傅的车,心慌、手抖、出汗是正常现象。用志愿者们的话来说,这些救护车司机不去开赛车真是可惜了。

 

  救护车就是教室,韩护士利用待命时的空暇时间为志愿者们讲解救护车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告知大家在救助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一套新引进的远程医疗系统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救护车在去往医院的途中,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提供实时的病人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远程诊断与初级的看护,从而大幅缩减救援的响应时间,为病人的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待命时间,刘智与急救医护人员做起了“心肺复苏操”。“说到这套操真的很神奇,不仅适合各个年龄段,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心肺复苏全过程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出来,这在全国可是首创。”刘智说道。

 

  作为辛苦一上午的“犒劳”,太原市急救中心会发给志愿者1张自助午餐券。刘智说很享受食堂的美食,他一人的饭量顶其他人两餐。

 

  下午三点半,连续出了六趟“重量级”急诊的刘智突现呕吐。他说,今天状态不好,抬了几趟就气喘吁吁的,腰也酸,腿也软,手还抖。自己只是利用周六日做担架员,可没抬几趟就成这样子了。可想而知,每天平均抬担架十多趟的急救人员的身体状态是怎样的。这抬担架看似简单,其实很不容易。

 

  回到急救中心,石医生像照顾孩子似的照顾刘智,又是拿水,又是拿吃的。这么多年来的配合急救,志愿者们早已与急救医护人员们亲密无间。

 

  每天晚上这里都要有医护人员值班,应对晚上的急救出诊。晚上8点45分,刘智与急救医护人员在值班室随时待命。大家坐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喝喝茶,累了还可以在里屋休息下。一旦接到紧急救援电话,他们两分钟内就得出车。

 

  凌晨1点10分,出诊警报再次响起,急救人员紧急上车。

 

  患者是一位77岁的老人,躺在床上已经不能对众人的呼喊做出反应。医生和护士快速有序的处置之后,大家赶紧抬病人上了救护车,并奔往太原市中心医院急救。

 

  一位84岁患有高血压的老太太已陷入昏厥,且血压极低。这种状态是非常危险的,急救医护人员对老人进行紧急升压后立即送往附近医院。刘智说,这种失去意识的病人在抬上担架时特别费劲,往往需要3至4人合力才行。

 

  每天晚上急救人员都要出诊,虽然满头大汗,身心疲惫,但当把病人送到医院的那一刻,刘智顿感轻松。刘智说,在救护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人和家属,感觉自己救助的病人犹如自己的亲人一般,只想争分夺秒赶紧送往医院让他们接受治疗。

 

  志愿活动结束后,刘智将志愿者马甲归还急救中心,当天他跟诊16次,此时出诊归来的急救人员正在抓紧时间吃饭。刘智说:“这顿饭他们是分两次吃完的,运气还不错。很多时候,他们刚端起饭碗,急诊警报就响了,一顿饭分几次吃对他们来说是正常现象。”

 

  四年的志愿活动让刘智感悟良多,他呼吁,作为司机或路人,当看到有救护车通过时,大家一定要及时避让,“为生命让路”,当你提早避让1秒,就意味着为病人安全转运至医院争夺了宝贵的1秒。而作为病人家属,能做的就是相信医生,因为不必要的质疑会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刘智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120志愿者队伍,为生命保驾护航。人的一天主人公。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