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他是水书先生 婚嫁丧娶全用象形文字

2017-04-25 来源:腾讯网

 

  杨胜凡出生于1919年,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西洋村人,他是目前中国年纪最大的“水书先生”,也是贵州三都县唯一一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习俗”的传承人。(图/文 宁坚)

    更多精彩: 

    4万颗芽头制一斤春茶 他坚守30  

    湖南最后的火柴厂 守护星星之火  

    拾荒者意外坠入冰窟窿市民脱衣救人  

 

  水书是世界上除东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书在水族群众的社会生活中,至今还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婚丧嫁娶仍然照水书记载的“水历”推算决定。“水书先生”是指能看懂“水书”的人,被民间称为 “水书师”,专家学者们以“先生”冠之,以表尊敬。

 

  三都水族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和水族人口主要聚居地。水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有民族文字的少数民族。这里就是杨胜凡居住的水族村寨。

 

  今年98岁的杨胜凡说,他最担心的是水书习俗将要失传,因为年轻人不想学,老的又太老了。

 

  目前大多数水族人会说水语,却看不懂水书。三都县的“水书先生”目前已经不足300人,60岁以上的“水书先生”占90%以上。杨胜凡老人小时候读过私塾,他家中的62本水书手抄卷本大多是其亲手抄录。因为杨胜凡有一定的汉文化水平,故书中字迹清秀、稳健、工整,容易辨认。

 

  杨胜凡15岁时父亲去世,家庭生活很拮据,不得不学会染布以养家糊口。在他40多岁时,师从塘州乡懂水书的潘福星,二人商量交换绝技,“他教我水书,我教他染布。”杨胜凡从此爱上了水书。每天他都在重复着抄习、研磨水书。

 

  千百年来水书都是通过“水书先生”用手抄和口口相传,一代又一代地流传至今。正是这些水书先生将水族文化一代一代地保存并发展至今,因此杨胜凡和其他“水书先生”被当地人称作水族文化的“活宝库”。

 

  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但杨胜凡经常还在为群众婚嫁丧娶打卦择吉避凶,偶尔还会受邀去参加三都县举办的各种有关水族文化的重大活动。

 

  这本水书是杨胜凡的传家之宝,至今已经祖传了6代人。水书不仅记载水族的时日、方位、星象、占卜等原始宗教、民间知识的典籍,也保存了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和气象资料,是水族先民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经验集成和水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水书相伴的半个世纪里,杨胜凡家里保存有《正七卷》、《寿寅卷》、《时辰卷》和《金堂卷》等。

 

  水书主要有三个内容:一是水族古老的文字;二是用这种文字书写的典籍;三是水书先生口传心授的歌诀和推演掌式。在水族的各种重大节庆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的就是“水书先生”,他们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水族人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水书习俗,杨胜凡和其他“水书先生”一样,常把所学的水书知识运用于民俗中的丧葬、婚嫁、祭祀、建房等生活生产劳动中。

 

  每逢水族的重大节日或者遇有群众求助,杨胜凡会在家中阁楼的供桌摆上各种祭品,然后神情肃穆地进行祭祀。

 

  只要有群众上门求助,杨胜凡都会不遗余力的帮忙,且不会主动索要钱财。求助者大多会在上门时带一些酒肉食物或者少量钱物送给老人。

 

  杨胜凡正在为群众选择修建新房的吉日。杨胜凡的大脑里储存着丰富的水书文化,他虽然已经98岁高龄,但耳聪目明,而且记忆力极强。

 

  因为水书先生越来越少,出现了濒临代际传承危机。想要学习水书,必须要聪慧而且要有超强的记忆力。据三都县档案史志局杜茂蓉介绍,每位水书先生的头脑都相当于一个活态的水书文化博物馆,倘若倒下一个水书师,就好比是一个水书文化博物馆的消失。

 

  水书用文字记录在纸上的内容只占30%左右,其他的文化信息都隐藏在水书先生口口相传的歌诀里。杨胜凡目前只有两个弟子,一个叫杨秀程,目前是本县中和中学的一名教师,还有一位是塘州乡拉下村的村民潘儒,两人都是县级的水书习俗非遗传承人。

 

  杨胜凡说:“以前水书传男不传女,但现在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教”。为了让外界了解和关注水族文化,当地政府一方面注重对水书的收集整理和翻译,一方面加强培养继承者,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聘请杨胜凡传授知识。

 

  目前,三都县已从民间征集到水书6891卷,并逐卷进行了鉴定编目和扫描翻译。2017年,水书将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杨胜凡的担心已经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