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盘点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

作者:左文韬 · 2016-10-24 来源:凯风网

  美国唱作人、民族歌手、诗人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是评奖结果引来了不少争议,许多人质疑鲍勃迪伦是否配得上此奖项?对此,“诺奖“评委霍拉斯,恩格道尔解释说:“我们认为歌词应该看作文学的一部分,我们相信鮑勃,迪伦的歌词体现了最高水准的诗性表达,他的歌曲有一种强大的语言动力……”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飽勃,迪伦却与“诺奖”委员会“躲猫猫”,一直联系不上他。他是否会与此奖项“擦肩而过”,放弃此奖项?可是,中国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确有许多文学大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令人唏嘘!

  一、鲁迅:“配不上诺贝尔奖”

  谢尔·埃斯普马克(瑞典著名作家、曾任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说:中国文豪鲁迅最先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所关注。然而,当委员会辗转通过瑞典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国语言学家刘半农,以“非官方的途径”去询问鲁迅先生是否愿意被提名为候选人时,鲁迅以“配不上诺贝尔奖”为由婉拒荣誉。对此,笔者不禁想起诺贝尔先生的一句名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二、胡适: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胡适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根据诺贝尔奖官网已经公开的资料,胡适是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提名时间是1939年,提名他的是瑞典地理学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

  1957年,胡适梅开二度。成立于1955年3月的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再次推荐胡适为“诺奖”候选人,但因缺乏翻译作品和胜任评估其作品的评委,胡适最终止步于第14名,再次与“诺奖”“擦肩而过”。

  三、林语堂:四次无缘“诺奖”

  林语堂一生架起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曾四次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第一次是1944年,林语堂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京华烟云》极富中国特色,它结构宏大,人物众多,线索交错,被国外评论界誉为“中国现代的《红楼梦》”,出版后震动美国文坛,仅在美国就卖了10多万部,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这部小说使他成为第一个被推举预选的中国作家。第二、三次分别是1972年、1973年。最后一次是1975年,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被选为副会长,接任川端康成。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大家都知道:该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

  四、老舍:差点获得诺贝尔

  1968年,老舍获得诺贝尔奖提名,并在秘密投票中得票数第一。这意味着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几乎已经照耀在老舍身上。然而,随后瑞典方面发现,老舍已经于1966年投湖自尽。由于诺贝尔奖这项全球瞩目的奖励,从来只授予在世者,因此诺奖委员会只得另觅他人。原本新中国的第一个“诺奖”,就这样断送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之中。

  五、沈从文:若不离世,可能在1988年获奖

  汉学家、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曾在2000年8月15日对记者说过,“如果沈从文没有逝世的话,他当年就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以湘西凤凰为文学故乡、作品充满浓郁中国情怀的沈从文深受评委会成员喜爱。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遗憾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在北京辞世,距离当年诺贝尔奖评选揭晓仅剩几个月。他是中国作家中曾经距离诺贝尔文学奖最近的人。

  六、巴金:角逐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认为巴金“是当代世界伟大的作家之一”, 并授予他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2001年,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推选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角逐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称赞巴金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他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着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被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

  七、王蒙:参加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

  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作品曾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价学会和平与文化奖等国际大奖,并被翻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各国发行。美国一文学团体曾提名他参加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称赞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 ”。

  八、洛夫:华语诗歌和“诺奖”中间隔着一个翻译

  洛夫,祖籍湖南省衡阳市,是台湾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其表现手法近乎魔幻,被诗坛誉为“诗魔”。2001年,洛夫3000行长诗《漂木》出版,震惊华语诗坛。因此,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洛夫认为自己虽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未能金蟾折桂的主要原因是:翻译不好。诗最重要的就是背后的含义,我们称之为“言外之意”,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最难翻译的。偏偏诺贝尔奖又很难领会华语诗歌的“言外之意”,华语诗歌和“诺奖”中间隔着一个翻译。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