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雀替,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精灵”

2016-10-20 来源:大道知行

 

  【文化典藏】你是否关注过那些你曾经走过的房檐?

  【文化典藏】房檐之下,头顶之上,有一种华丽被雕刻在立柱与梁枋相交处,弥补了两者之间的空白,给人以云霞灿烂的感觉。

 

  【文化典藏】这种位于立柱与梁枋相交处,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构件被称为“雀替”。宋代称“角替”,清代时称“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

 

  【文化典藏】无雀替,不成中华建筑之感。

 

  【文化典藏】雀替,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来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它如同一只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展翅欲飞。

 

  【文化典藏】雀替,其形好似双翼附于柱头两侧,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来增强梁枋的荷载力。它如同一只栖居在古建檐梁上的云雀,展翅欲飞。

 

  【文化典藏】雀替是一种成熟较晚的构件和制式,虽于北魏期间已具雏形,但直至明代之后雀替才广泛使用,至清时即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构件。

 

  【文化典藏】雀替的从何而来?至今无法定论,但关于它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北魏年间,国家战乱,烽烟四起,有一位孤独无依的老妇人,其丈夫早已战死疆场,儿子也去替父出征,只剩她一人独居,每天只有与雀儿为伴。一天夜里,大雨倾至,破旧的房屋受到大雨冲刷,檐梁变得瑶瑶欲坠,而此时妇人已早早睡去,与妇人相伴的雀儿见状,立马飞到枋与柱间,化作一只木鸟支撑住整座房屋。雀儿化身为房屋的一角,“雀替”的名字由此而来。

 

  【文化典藏】在漫漫岁月里,雀替从最初的建筑功能转变为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成为了古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丽建筑构件。

 

  【文化典藏】雀替既缓解了柱子给人的单调空旷之感,又填补了屋檐下的建筑空白,使整个建筑物充满无限的张力。

 

  【文化典藏】雀替的形式大致可归纳成为七类:大雀替、龙门雀替、雀替、小雀替、通雀替、骑马雀替和花子牙。

 

  【文化典藏】雀替并非工匠们的随意而为,他们将动、植物中的灵魂以雕刻形式演绎成一种精神信仰。对于古人来说,即使是在屋里不经意间忽略的角落,也极尽其所能,将自己对生活的纯真情感和美好祝福寄托在屋里的每一处。

 

  【文化典藏】雀替,静静地处在屋下一角,却有着千百年来沉淀下的华丽。

分享到:
责任编辑: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