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传统手工漏粉

2015-12-30

  陕南丹凤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盛产红薯。这里的红薯个大、产量高,淀粉含量更高,适宜加工红薯粉条(当地人称漏粉)。每到冬季,农村几乎户户加工,既有吃的,又变卖增加收入,提高了红薯的附加值。

  制作漏粉非常麻烦,要挑选新鲜无伤的红薯洗净,用粉碎机打碎;用粉包(方方1米的白细布做的)过滤后,在淀粉池里沉淀;放去水分,将湿粉面子取出来再用更细的粉包过滤一遍;再沉淀后取出来,装在棉布包里吊起来,控干水分;晒干后用粉碎机粉碎,红薯淀粉就提取出来了。

  每年冬月,天气晴朗,气温降到零下5°(便于冻粉)以后,就可以漏粉了。漏粉最少需要7、8个人,一般是几乎人家联合起来分工协作。先舀几勺红薯淀粉用开水烫熟搅拌均与,再加入淀粉行面30分钟后用和面机搅拌;再用手不停地和面直至面团光滑没有小面疙瘩;一人掌勺(漏粉勺)用力捶打(俗称捶瓢),两人不停揉搓面团适时加入;一人及时将锅里煮熟的漏粉挑到凉水锅里降温;一人将漏粉梳理整齐(俗称装杆儿);控去水分,裁剪整齐后平整地码放在一起;等晚上上冻以后将漏粉挂在铁丝环上,浇上冷水冻粉;第二天,太阳照射消冻后,再用手揉搓掉冰牙子,下午干透后就可以收粉了。

   

  用人力不停地揉搓,直至面团光滑没有小面疙瘩

   

  掌勺粉匠用拳头持续用力击打面团,确保受力均匀,粉条粗细一致

   

  装上杆的粉条要在木盆里摇摆均匀,以便冻粉和晾晒

   

  细心的漏粉匠如同对待新生儿一样,细心梳理晶莹剔透的粉条

   

  控去水分的粉条码放在一起,待晚上浇水上冻

   

  带上皮手套趁着刚消冻迅速揉搓,这样粉条才能散开、干透

   

  干透了的粉条不再平整顺滑,偶尔会“使小性子”、划破皮肤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