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飞跃太阳系:品味古代星空诗词

作者:沈默综合 · 2015-07-27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7月14日晚,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飞掠”冥王星,传回了冥王星高清照,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冥王星的探测。10年时间,50多亿公里,“穷尽一生只为换取与你擦肩而过”、“无数梦想家耗费一生的精力来探索近乎无限的宇宙,真是最浪漫的职业”。其实,从一千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夜观星象,并用诗作描绘心中的星空,抒发内心的情怀。

  《迢迢牵牛星》(汉乐府·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选自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文选》收录的《古诗十九首》。本诗是其中的第十首,本来没有题目,后人用诗的首句为题。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该诗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的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实际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诗作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

  《夜夜曲》(南北朝·沈约)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星汉空如此,宁知心有忆?

  孤灯暖不明,寒机晓犹织。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夜夜曲》是南朝文学家沈约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沈约是齐、梁文坛领袖,作诗精密工整,尤注重声律、对仗。这首诗歌描写思妇彻夜不眠,盼望久出不归的心上人的悲愁情景,语言凝练,具有浓厚的民歌色彩。

  此诗八句,前后两段,毎段各四句。每段开头二句均用对偶,诗歌的开头两句借银河和北斗方位的变化来暗示时间的流逝,结尾二句以白描手法抒写思妇惆怅自怜的内心感情。前半段以天空之景烘托思妇孤栖之苦,后半段则转而以室内之景映衬人物独处无聊的心态。从前段到后段,思妇的感情有发展,有变化,直至结尾,形成一个高潮。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三国·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该诗作于公元207年,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归途,路过碣石山,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触景生情而作。极尽笔墨纯写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等自然景物,但这首诗是写秋天,却没有萧瑟凄凉的悲秋情绪,曹操以沧海自比,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和吞吐宇宙的气势,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体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诗作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呈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毛泽东1954年在北戴河休养时著有《浪淘沙·北戴河》。对比两首诗,发现许多有趣的联系。毛泽东诗词中说的“魏武”指的就是曹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遗篇”指的就是《观沧海》。《浪淘沙》中的“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很明显是对《观沧海》中的“东临碣石”、“秋风萧瑟”的照应。在《浪淘沙》中,毛泽东是在与千年之前的曹操进行心灵的对话。他们在写作时都正值自然的秋季与人生的秋季,站在同一海边碣石旁,欣赏着同样的景色,借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诗中的山寺指现在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是说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星光闪烁,李白诗性大发一气呵成。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765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杜甫是个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人间疾苦及一些美好的山川景物。杜甫有造福人民的大志,希望能够建功立业,可一生追求却无成就,甚至只能四处飘零。这首诗通过旅夜所见星变、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身世不遇、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诗人把这种心情写得含蓄不露,律细笔深,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不愧为千古名作。

  杜甫以高高的船为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并以那星空、明月、和江流的宽广及磅礴的气势来反衬人类之渺小,而那视野的辽阔却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全诗充满着一种孤寂又凄凉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来的哀伤,情景交融,动人心魄。

  《嫦娥》(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首诗题为“嫦娥”,实际上是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处境孤寂的主人公对于环境的感受和心灵独白。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嫦娥。“嫦娥孤栖与谁邻?”嫦娥孤居广寒宫殿,其处境和心情与自己正好相似。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却孤独,自赏又自伤,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这正是本诗的特色。全诗精致伤感,蕴含深厚。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094年(绍圣元年),宋哲宗亲政,蔡京、章惇之流执掌朝政,专整元祐旧臣。苏轼成了打击迫害的主要对象,一贬再贬,由英州(州治在今广东英德)而至惠州,最后远放儋州(州治在今广东儋县,辖境在今海南),前后七年。这首诗,就是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哲宗病死、诗人遇赦自海南岛渡海返回大陆时所作。诗中回顾了他在南方流放的经历,表达了他九死不悔的倨傲之心和旷达豪放的襟怀。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念奴娇·过洞庭》(南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疏襟抽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张孝祥,南宋豪放词派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词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发了自己的高洁忠贞和豪迈气概,同时隐隐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该词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他要用北斗做酒勺,舀尽长江做酒浆痛饮。此词意象鲜明,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想象瑰丽,格调昂奋,一波三折,真正做到了“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舒云卷”,是首表现浩然正气的绝妙好词。

  《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纤云弄巧》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被贬官闲居江西,经过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该词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清·纳兰性德)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纳兰性德是清初独成一家的词人。此词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即使扈从圣驾风光无限,但东巡营塞此时正驻扎在白狼河畔,无垠天际、摇曳星影以及浪河的涛声都激起作者对家园的思念,思归折磨着诗人,因而作者写下这首词表达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这是一首乡愁词,是属于纳兰的乡愁。开头“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堪称天然壮丽。在穹庐万千无尽的原野上,在星光点点无边的夜空下,以地为席、以天为帐的酣醉词人,感觉星星摇摇地摆动着,好像要落下来似的。词人思乡心切、归乡不遂,本以为可借酒入梦,梦归故里,以消思乡之愁,然而归乡之梦魂却被白狼河阻隔,归乡之梦境也被白狼河搅碎!借“烂醉”入“归梦”,以“归梦”聊以慰藉归乡不遂之乡愁,然而,就连“归梦”也不顺遂,真是愁煞人也! 王国维说他“从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评价很高。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 

分享到:
责任编辑:郁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