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中国塔——疑云未散

作者:南风 · 2015-03-25 来源:凯风浙江

 01 谜团一:中国的塔从何而来?

塔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根据文献记述及实地推测,目前,中国古塔约有2万座。这些塔分布全国各地,既是一处景观,也是一处文化标志。那么,这些塔除了供人们观赏外,是不是还有别的特殊意义?古人们为什么又会热衷于建塔呢?

塔的渊源 

要解开这些谜团,首先要从塔的来源说起。根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塔”是佛教特有的高耸的建筑物,尖顶,多层,常有七级、九级、十三级等,形状有圆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经卷等。据文献记载,塔最早起源于印度,是印度梵语的译音,本义是坟墓,是指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的地方。汉代以来,随着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塔也和佛教文化一起被引进到了中国。

据史料考证,我国最早有关塔文字记录的是汉魏时期的一些著作。据《魏书·释老志》记载:“九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而文中的“天竺旧状”,指的就是从印度引进而来的佛塔。由此可见,塔最初其实是佛教文化的产物,在佛教传进来之前,中国并没有塔。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全国四面八方之后,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慢慢超越单纯佛塔的限制。后来,道教、伊斯兰教、阴阳学说、儒家学说等等相继借鉴造塔思想,各种宗教类塔、文峰塔、水文塔、纪念塔等遍地开花,成为了我国民族古典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详细】 

 

融合传统建筑文化的宝塔造型精美 

不过,纵观塔在我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东汉到唐朝初年,塔开始在我们流行起来,这一阶段,塔开始和我国传统建筑形式互相结合,形成了塔特有的建筑风格;从唐朝经两宋至辽、金时期,这一阶段是我国古塔发展的高峰时期,塔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之路;从元代经明代到清代,这一阶段我国古塔建造水平达到顶峰,并且塔逐渐世俗化,各种性质的塔逐渐多了起来。

“道教第一塔”——魁星楼 

塔在我国流行的原因 

实事上,如果细心考究,塔在我国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大多都不具备居住功能,多数以观赏为主。那么,既然使用功能不强,人们为什么会热衷劳民伤财的建塔呢?

要解开这个问题,就要从佛塔开始说起。在佛教教文化里,多将“浮屠”视为佛塔,而佛塔的层次一般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是大家所熟悉的一句佛教用语,这也印证了在佛教文化里,建塔也是在做功德之事。因此,不少帝王、官俯,甚至有钱的富人,为了多积功德,热衷建塔。后来,无论佛教或道教、甚至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都喜欢用塔来作为一种标志。

  

有着“天下第一塔”之称美誉的开封铁塔 

由于我国的古塔多是由信徒集资或国家和地方资助建造的,因此,常常不惜重金以示虔诚,除了常见的砖木塔结构外,也大量使用石塔、铁塔、铜塔、琉璃塔,甚至还有金塔、银塔、珍珠塔等。并且在形式上,由于塔受到的实用功能的限制不大,匠师们可以自由驰骋才思,结构方式形式比较灵活、自由,最终成为我国古典建筑艺术的一个精华亮点。【详细】 

 01 谜团二:为什么塔的层数皆为奇数?

据文献记述及实地推测,在我国各地保守估计约有2万座塔,不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千姿百态的中国古塔中,不论是密檐塔,还是楼阁塔,风水塔还是文峰塔,细细观察的人总会发现,塔的层数皆为奇数,偶数层塔却很鲜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奇数层塔为主 

对于塔的奇数为主这一现象,不少史学家及考古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倾向于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源于佛教文化,因为在佛教文化里,奇数不仅是吉说,同时寓意着清白与崇高,所以,佛塔层数以奇数视为宝塔。由于我国多数塔都是佛教为主,所以塔的层数以奇数层居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我国多数塔都是以奇数层为主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源于我国的阴阳学说。因为无论道教或佛教的宝塔,在建造之初,人们就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寓意着守护一方水土、驱散邪气的作用,而奇数为阳数,表示“光大”,含其无穷无尽之意;偶数为阴数,会聚集阴气,因此,修建塔的时候都会建成奇数层,这样可以更好吸纳周围的“正气”。【详细】 

罕见的偶数层塔 

不少读者可能会感到好奇了,难道我国真的没偶数层的塔了吗?事实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在我国同样有偶数层的塔,如建于唐代的云南大理千寻塔,就是一个16层的塔,该高69.13米,这也是我国现存的最高偶数层塔,并且其旁边南、北两座小塔层数均为10级的偶数层塔。

  

云南大理千寻塔 

那么,大理三塔为什么要建成偶数?当地研究人员认为,云南自从古代的滇国以来,都是以母系的崇拜为主,而偶数代表阴,所以把塔建成偶数层,主要是寓示吉祥之意。

  

四川达州玉佛寺两座笋形父子塔 

除了云南大理千寻塔外,在四川达州市达县的玉佛寺,两座父子塔分别为22级、20级,也为极为罕见的偶数层塔,个中玄机至今无人能解。

 01 谜团三:为何每座古塔都要安放镇塔之宝?

15年前,千年雷峰塔的神秘地宫被打开,地宫内存放的鎏金银质金涂塔、阿育王铜像、舍利函、银镜等60余件稀世珍宝出土,轰动海内外。事实上,在我国,几乎每座古塔都有宝物存放,俗称“镇塔之宝”。那么,为何每座古塔都要存放“镇塔之宝”呢?

镇塔之宝 

中国的塔又叫宝塔,由于被人们寄寓镇妖、辟邪、祈福、免除灾难等作用,因此需要造塔者要有虔诚之心,更需要用一些宝物有来为宝塔提高份量。这好比是一个富人,总要借助珠光宝器来增加身份的道理一样。如此以来,安放镇塔之宝便成了人们造塔的惯例,一直沿用之今。

 

北京白塔寺的白塔 

为北京市民所熟悉的白塔寺白塔,始建于公元1271年,为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所建。然而,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白塔塔顶天盘倾斜。后来,人们在修复白塔时,意外发现清朝乾隆18年大修白塔时,乾隆敬装的一批镇塔之宝,如佛舍利子、乾隆手卷、乾隆大藏经等。

 

白塔出土的部分文物 

神秘地宫 

在我国,除了少数镇塔之宝安放在塔尖外,多数镇塔之宝都会安放塔的地宫内,对于整座塔来说,最为神秘的结构就是地宫,这也是我国的塔有别于国外塔的一个显著标志。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古塔要修造地宫这一部分构造呢?

据悉,由于镇塔之宝都很值钱,因些,如何防盗也让不少建塔的设计人员伤透脑筋。由于中国一直流行传统的深葬制度,于是便设计了地宫这种形式。后来,凡是建塔,首先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地宫,以埋葬舍利和陪葬器物,这与中国帝王陵寝的地宫颇为相似。一般塔的地宫内安放的东西主要是一个石函,内有层层的函匣相套,也有用石制或金银、玉翠制作的小型棺椁安放舍利。此外,在地宫内还陪葬有各种器物、经书、佛像等。不少地宫除了修造坚固外,为了防止宝物被盗,甚至还专门铸造铁函来固封,来达到防盗的目的。

  

雷峰塔地宫挖掘现场及出土宝物 

曾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的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系明成祖朱棣为纪念其生母于明朝永乐十年而建。该塔由郑和等人担任监工官,花了整整19年功夫,耗银248万余两,动用了工匠、士兵达10万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建成如此规模的通体五色琉璃塔,堪称一大奇迹。它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令人惋惜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内乱,大报恩寺塔被炸毁。数百年来,对于该塔地宫内存放的镇塔之宝,人们一直充满好奇。

  

金陵大报恩寺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及舍利 

2008年7月,人们终于从大报恩寺遗址中寻找到塔的地宫,并成功从中挖出了数吨重的铁函。然而,专家通过对铁函上方铜钱年代的鉴别,却发现该地宫并非明代大报恩寺的地宫,而是宋代长干寺的地宫。专家们借助现代化设备费尽心思将函盖打开后,终于从丝绸包裹中发现宝物。经过清理,金光四射的阿育王塔就在塔身内,但由于体积巨大,紧紧卡在铁函中,人手根本无法将其安全取出,这也表明在宋代镇塔之宝的防盗水平已经非常先进。【详细】 

 01 谜团四:宝塔承载了人们什么期望?

在东方文化中,塔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学层面,还承载了东方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那么,除了观赏外,这些塔有什么作用呢?究竟又承载着人们什么期望呢?

膜拜之用 

  

内蒙古宁城县一年一度的大明塔庙会的传统已延续数百年 

无论佛教、道教还是伊斯兰教,塔作为宗教文化的一大载体,承载着是记忆和文脉,犹如神圣的化身。如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而佛塔又以存放这些物品为主,所以塔便成了神秘苍弯的象征,满足人们膜拜之用。

  

少林寺塔林 

位于少林寺院旁的塔林,原本是少林寺历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贡献的僧人的墓群。塔的形制层级,高低大小,除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风尚和具体情况影响,还体现着逝者生前在佛教界的地位、成就和威望。

镇妖之说 

说起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不少人并不陌生,而这座塔之所以闻名遐迩,与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密不可分。据传,白蛇的化身白娘子为追求人间真情而被法海和尚囚禁于雷峰塔下,人妖相恋却无法相守,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让人不胜感慨。抛开这个故事文化不说,在人们心目中,这座塔的最大作用,就是为了镇妖。

  

雷峰塔 

在民间,一直有着“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之说,而天王指“托塔天王”李靖,他的法器是玲珑宝塔,用于降魔伏妖。如位于钱塘江边的六和塔,关于它的修建历史,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钱塘江里有一条恶龙,经常鼓弄潮水泛滥成灾,人们不堪其苦。渔童六和的父亲也被江潮淹死,母亲被卷走,六和万分悲痛,率领群众整日投石填江,震得水晶宫摇晃不定,龙王只好求饶。后人为了纪念六和,就在他率众填江的地方,修建了一个塔来镇压江潮,取名为六和塔。

  

位于钱塘江畔的六和塔 

祈福作用 

古代帝王及地方官府,为了确保平安,五谷丰登、风调雨顺,通常也会建造古塔,以此达到与仙人对话、祈祷的目的。如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该塔便是为祈福而建。据载,北宋开宝元年(968),吴越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到汴梁,久留未返,这可急坏了钱弘俶的娘舅、宰相吴延爽,后来他便召集大臣们商议,由于北宋刚消灭掉南唐,吴越国偏安一隅,根本抵御不了势头强劲的大宋国,大臣们生怕一有什么反抗的举动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个个无计可施。最后,大臣们商议建高塔,以祈求上天庇佑国王钱弘俶。不久,吴越王果真平安归来,吴延爽就组织在宝石山上建了一座九层的祝福高塔,并称此宝塔为“保俶塔”。

此外,在阴阳学说中,文昌塔为风水中常用之法器,据说如果将文昌塔摆放在文昌位,则可立即令人头脑敏捷,思维发达。因此,不少地方为了利于旺文、读书、功名及事业,通常喜欢建造一些文昌塔、文风塔、文峰塔、文笔塔等。

纪念性质 

西安大慈恩寺的玄奘雕像及大雁塔 

在我国,有不少塔带有历史纪念意义。比如,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据悉,为了保存玄奘由印度带回的佛经,以及纪念玄奘,后人就修建了此塔,并根据《大唐西域记》所记载的印度佛教传说故事而取名大雁塔。唐代诗人岑参曾在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如今,已成为西安和陕西的历史标志建筑。

  

郑州二七纪念塔 

即使在近代,人们也为习惯为记录某一历史事件而建塔。1923年2月7日,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活动中,军阀吴佩孚在长春桥杀害郑州分工会负责人汪胜友、司文德等人,还造成300多人负伤,这一事件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史称二七大罢工,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修建了二七纪念塔。

 01 结语

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人们心目中有着稳固的视觉图式,其承载了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一座座拔地而起指向云天的古塔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它们以自己的存在无言地传播着岁月的声意,记录着时间的痕迹,不仅是一处人文标志,同时也是探索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湖一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