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曾国藩过年:最关心的事儿都是啥

作者:昶冰 · 2015-02-06 来源:凯风陕西

 01 最激动的事:收到皇帝的“礼物”

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新春佳节,收到礼物,无疑是一件高兴的事。如果送礼的人身份特殊的话,意义显得更不一般。曾国藩一生清廉自守,对官场送礼之风深恶痛绝,除特别关系外极少收人礼物。但是,其中一个人例外,那就是皇帝的“礼物”,这为他过年带来特大的籍慰和欢乐,也是全家人最激动的时刻。只是皇帝拜年,形式重于内容,表演的味道重,另有一番深意在里面。 【详细】

乾隆皇帝书写的“福”字匾(网络图片)

据唐浩明在《曾国藩》资料中,自从同治年间以来,无论曾国藩在前线指挥打仗,还是在安庆、江宁、保定等衙门办公期间,每年十二月初都会收到皇帝赏赐的年礼。为示隆重,皇帝过年期间究竟给曾国藩送些什么呢?其实都是一些生活日用品。曾国藩穿上朝服,来到大堂,焚香望北跪拜后,接过礼品。藕粉三斤半、白莲子三斤半、百合粉一斤半、南枣三斤半、桔饼一斤半、奶饼五斤、挂面十把。除此之外,还有皇帝亲笔书写的“福”字。《国朝宫史》记载,“皇帝以‘赐福苍生笔赐’书‘福’字十余福贴各宫。”“十五、六等日,召御前大臣、侍卫至重华宫;二十六、七等日召诸王大臣、内廷翰林等至乾清宫,赐‘福’字。作为大臣,无不以收到皇帝的礼物为荣,他们把皇帝的“福”字挂在显眼处,让周围人观摩欣赏,以彰显皇帝对自己的信任,谋取更大的政治利益。

传统拜年漫画(网络图片)

皇帝拜年,深意有两重。第一,通过这种方式培育大臣的忠诚度,增进与大臣的私人感情,进一步激励大臣为朝廷卖命,同时彰显皇帝个人魅力。第二,新春佳节,万民同乐,普天同庆,皇帝给大臣拜年,意在营造普天之下同庆新年的氛围,给人形成太平盛世的景像,政治意味十分浓厚。

 01 最必须的事:用特别的方式给恩师拜年

曾国藩以一农家子弟,进北京为官后,十年连升七级,到底谁在帮助曾国藩?他的恩师穆彰阿便是。有一天,穆彰阿在咸丰皇帝面前推荐曾国藩,咸丰皇帝有意考察曾国藩,做了一个“召而不见”的局,结果曾国藩告诉穆彰阿,穆彰阿连夜找来管事太监,承诺办事并送银子三百两,托太监将“局”破解。第二次召开见时,胸有成竹的曾国藩对答如流,深受咸丰皇帝赏识,圣旨即日下来,曾国藩擢升为吏部侍郎。曾国藩从此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终于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曾国藩为何让穆彰阿想方设法为他谋“官”?与他特别的拜年方式有关。 【详细】

封建社会“拜师图”(网络图片)

原来,中国过年有一个传统习惯,即徒弟要向师傅拜年,并以“恩师”相称以示尊荣。师傅也乐意有徒弟前来拜年,同时以有优秀的徒弟而感觉到自豪。但是,拜年又是一件特别讲究的事。有的送礼很贵重,被没有达到拜的效果;有的送礼很便宜,却深入对方的心灵。曾国藩是一个极会拜年的人,他通过小小的礼品,把自己形象、前途和利益紧紧与恩师联系起来,成为“一家人”。别的方式必然有特别的收获。恩师穆彰阿想方设法为曾国藩升官,则是对他最大的回报。

师恩永不忘(网络图片)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明师傅在人们心中崇高的地位。曾国藩用自己的学习成绩给恩师拜年,远胜金银财宝的价值。更为难得的是,恩师穆彰阿倒台后,曾国藩并没有人走茶凉,继续以感恩之心用适当的方式拜会恩师,对恩师的后人多有照顾,又胜名利之徒多矣!

 01 最揪心的事:父老乡亲年难过

家和万事兴,特别是在春节期间,更讲究一家人和睦相处。但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过年,曾国藩与家人闹得很不愉快,甚至发展到以家书的方式进行争吵。为何?过年分钱一事。曾国藩因四川乡试主考获一千多两银子的出差费,顾家的曾国藩将一千两银子回老家,要求六百两用于父母兄弟过年,四百两资助贫困乡亲。由于当时曾国藩老家所欠银两将近一千两,一千多两银子只够还账,由此引起几个兄弟强烈不满,在家书中指责大哥“有近名之心”。曾国藩不为所动,不仅坚持自己的想法,反而强调自己会一生坚持资助乡亲的行为。奇怪的是,曾国藩用了两家书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让家人尽最大努力支持了他的善行。自此以后曾氏家族再没有为拿钱资助乡亲的善举发生争执,四弟曾国潢在大哥的影响下,成为远近闻名的“大善人”。曾国藩如何用两封家书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并让兄弟心悦诚服? 【详细】

清朝农村“过年图”(网络图片)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成为社会的负担;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一定要给更多的人带来好处。曾国藩为了说服家人坚定地支持他的想法,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三月初十日,一天连写两封家书,给父母的家书中提出“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把父母的思想工作做通;给兄弟的家书提出“凡盛衰在气象。气象盛,则虽饥亦乐;气象衰,则虽饱亦忧”等观点,把兄弟的思想工作做通,一场过年期间的误会才彻底消除。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网络图片)

通过曾国藩过年分钱一事看出,他是一个极会做思想工作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的人。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一生做好事,曾国藩做到了。为名?为义?都是,也都不是,是为了内心愈发坚定的人生信念和大家情怀,这也是中国儒家文化巨大魅力的具体体现。

 01 最劳累的事:给皇帝老儿拜新年

按照中国过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要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可是,曾国藩北京为官期间,大年三十晚上安排得紧紧的,凌晨两点起床,把脸洗得干干净净,把胡须刮了又刮,还要沾香拜祭,然后冒着黑夜,迎着冰冷的寒风去“上班”——给皇帝拜年。大臣给皇帝拜年是集体行为,主要内容无非是三叩九拜,高呼万岁,没有什么实际内容。但按照清朝宫廷规矩,给皇帝拜年的仪式相当繁琐,是一件来不得半点马虎且特别劳累的一件事,透过曾国藩的日记,可见给皇帝拜年把他累得够呛,真是不眠除夕夜。 【详细】

网传大臣给皇帝拜年图(网络图片)

皇帝拜年,核心内容只有两个,一为皇帝率妻子嫔妃向皇太后拜年;一为妻子嫔妃及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仪式上弄得如此繁琐复杂,着实让人惊叹!但是,仍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曾国藩详细记录皇帝给皇太后拜年,尽力弘扬“以孝治天下”的传统理念,孝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影响力不可小估。再比如,皇帝如此重视拜年仪式,进一步弘扬了中国年文化,传统佳节更加深入人心。

皇帝与臣民共庆新年(网络图片)

无论那一种文化,都需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形式为内容服务。在年文化创新中,宜更加注重内容的健康、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的沉积,形式上尽量简化,以便被更多的人接受。曾国藩给皇帝拜年,累得够呛,之后在家书提到“俭朴观”以及“事亲以欢快为本”,可否是对皇帝拜年的反思呢?

 01 最内疚的事:对不起几个宝贝女儿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背个胖娃娃”,形象生动的描述了过年期间,女儿女婿一家人回娘家拜年的情景。新春佳节,亲人相聚,天伦之乐,莫过于此。但是,曾国藩没有这等福份,他的几个女婿,一个英年早逝,一个极为平庸,另两个品行恶劣的不可救药,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探索其中原因,则是曾国藩自己一手造成的,这成为他过年最内疚的事。 【详细】

女儿女婿拜年来了哟(网络图片)

曾国藩的长女儿嫁给好友袁漱六的儿子袁榆生为妻,但袁榆生放荡而残暴,吃尽了苦头大女儿三十岁便离开了人世。次女嫁给另一好友陈源兖之子陈松年为妻,陈松年幼时聪颖过人,但成年后却碌碌无为,二女儿一家日子过得特别艰难。三女嫁给晚清儒将罗泽南之子罗允吉为妻,罗允吉整日醉生梦死,喜好风月场所,妻子坐月子时还不忘去秦淮河找乐子,曾国藩也怨这位女婿太丢人。四女嫁给中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郭嵩焘之子郭依永为妻,这位女婿倒是人品端正,勤于学习,只可惜身体单薄英年早逝,四女儿结婚三年开始守寡,照顾两个孩子积劳成疾,年仅35岁去世。

曾国藩与亲戚朋友团聚图(网络图片)

面对两个特别不成器的女婿,曾国藩没有少操心,多次亲自教育,只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无论曾国藩怎么想办法,结果等于零,致使曾国藩当着朋友无不惭愧地说,“别人都说我会看人,女婿都没选好,还谈得上什么会看人,我心里惭愧。”难得的是,曾国藩善于反思总结,当他认识到“过去选女婿,其实不是选本人,而是选父亲。父亲好并不一定就能保证儿子好……小时聪明可爱,长大后不一定成器”之后,为最后一个女儿选择老公时,明确定出“五好”标准,并选中聂缉椝。只是,聂缉椝真正带着妻儿前来拜年时,曾国藩已经离世多年了,空留遗憾在人间。

 01 结语

凯风网同仁给全国父老乡亲拜年!(网络图片)

中国的年文化,最讲究一个“和”字,追求新气象。对年文化的关注,既要继承传统年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又要根据实际情况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让年文化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纽带,更好地承传下去。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