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西域乐舞:化作丝路彩云飞的“弦音魅影”

作者:杨佳峰 · 2014-12-19 来源:凯风新疆

 01 飘翩相映 · 西域乐舞的文化魅力

繁荣兴盛了几千年,长达数万公里,从中国一直到欧洲,沿途有无数国家和民族的古丝绸之路,不仅是横亘在新疆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季羡林先生称:世界各地的文化,荟萃融会最多的地区是新疆。中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都在这里产生影响,又在与当地文化融合中发展成为西域独特风格的绿洲文化。

绿洲,是人类战胜自然,在浩瀚沙漠中开辟出的片片沃土,它像是沙漠瀚海上美丽的岛屿;而绿洲文化则是镶嵌在岛屿上的,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辉的明珠。古丝绸之路正是经过绿洲沟通中西方的商业贸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当时的西域各族居民,由于得天时地利之便,广受东西方乐舞文化之优长的影响,其歌舞不仅包含有农耕文化的和谐优美,草原文化的粗犷、豪放,还包含有以歌舞娱人的商业文化色彩。逐渐形成综合性的、别具一格的绿洲文化特色的歌舞风韵,今日居住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等民族的民间舞蹈中,依然保存有古西域乐舞遗风,具有鲜明的绿洲文化的色彩。

西域乐舞是绿洲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对周围地区尤其是对中原地区的乐舞,有着深远的影响。汉隋唐的宫廷中,都采用西域乐舞作为宫廷乐舞的组成部分。与今日新疆歌舞有着密切关系的有于阗乐、伊州乐、龟兹乐,这些乐舞中,有佛教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因素,两千年来这些西域乐舞文化虽历经沧桑,但在今天新疆民间歌舞中,依然有不同程度的遗存。

穿越时空:音乐与舞蹈飘翩浸润的文化力量 

当新疆的扎洪鲁克和洋海墓地出土一种奇怪的木器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种曾在两三千年前存在过的东西是什么,学者们一直向西方寻找,直到在古代亚述的浮雕、巴比伦以及埃及的壁画上发现它--箜篌,原来它们是最早的流传到新疆的西方乐器。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一个汉魏时期的少女,不仅要学习纺织、制衣等女红,还要学习弹箜篌,并且弹箜篌是和学习诗书并列的一件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功课。

文化的浸润是完全无声无息,但又是强大而持久的。【详细】

龟兹乐舞:拨动西域历史的弦音 

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这里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做“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在源远流长的龟兹文化的影响下,“以歌言声、以舞言情”成为龟兹各民族的典型特征。龟兹乐使用七声音阶和多种调式,龟兹“五旦七声”乐律,冲击了宫廷僵化的乐制,为中国传统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龟兹乐中的“般遮调”在中原长期流行,至今在民间还有影响。在唐代风靡一时的“胡旋舞”,就是从龟兹乐舞中演化出来的一种流行乐舞。 【详细】

龟兹乐以热烈激昂著称,所谓“铿锵镗镗,洪心骇耳”。龟兹乐中打击乐器占主要地位,《唐书》记载:“鼓舞曲,多用龟兹乐”。作为当时一种时尚的流行元素,龟兹乐舞为中华民族的乐舞艺术注入了一股清泉,成为古代音乐舞蹈艺术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养料。历经岁月沧桑,龟兹乐舞以其富有表现力的节奏与旋律,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详细】

 01 同声相和 · 多彩的新疆民族乐器

新疆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都充满着欢乐的歌舞,能歌善舞的人们的生活历史与文化交融,在新疆这块神秘的热土上滋生出丰富多彩的民族乐器,而乐器又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这些乐器成为了中华民族民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乐器多是手工制作和装饰,显得简单古朴,高贵典雅。【详细】

别具风情的新疆独有民族乐器 

在神秘而美丽的喀纳斯湖畔,生活着一个神秘的民族——图瓦人。图瓦人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以游牧、狩猎为生,人口仅1400多人,四百多年来一直定居在喀纳斯湖畔,喀纳斯景区开发以前,图瓦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就在这样的神秘民族中,至今保存着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图瓦传统乐器楚吾尔。据专家考证,楚吾尔是中国古代乐器“胡茄”的一种,是目前民间遗存的其中之一,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楚吾尔由生长在当地的一种草本植物的空心杆制成,上面只有三个孔,却能吹出五、六个音。要想用它演奏出音乐,必须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楚吾尔声音空灵缥缈,仿佛来自天籁。这种音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然听的,是人与自然之间交流的手段。【详细】

西域高昌乐:风靡隋唐中原的“交响” 

演奏高昌乐需要一个“团队”,各种乐器此起彼伏,很像现在的“交响乐”。乐器有竖箜篌、琵琶、五弦、笙、笛、箫、筚篥、毛员鼓、都昙鼓、答腊鼓、腰鼓、羯鼓、鸡娄鼓、铜钹、贝等15种为一部,由乐工20人。这些乐器大多是传统的汉族乐器,同时,也大量吸收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乐器。如萧,它是汉民族最古老的乐器,大约产生于战国时代,兴盛于隋唐,到了清代末年就不流行了。目前,却在罗马尼亚、匈牙利以及南美洲的“交响乐团”中流行使用。高昌乐中的铜角是由匈奴人和羌族人的角发展而来的。现在新疆少数民族的乐器中,在民间还使用着由古代高昌乐器——铜角发展形成的长号,即号筒。其形状如牛角。高昌乐中的羯鼓和今天维吾尔族乐器“纳格拉”有些相似,因为它是古代月氏人的乐器,月氏人在南北朝时被称之为羯人,所以称为羯鼓。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就十分喜欢羯鼓,称之为“八音之领袖,诸乐不可为比。”他本人还是玩羯鼓的高手。答腊鼓则是我们现在的手鼓,是为了弥补羯鼓的不足而产生的。这也是音律哲学所致,即音有高低、清浊、长短……高昌乐的传播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详细】

时空绝唱:世界“非遗”十二木卡姆的那些事 

很多不懂新疆的人抒发了对大美新疆的挚爱,很多不懂音乐的人表达着对新疆音乐的见解。我们这些从祖辈们开始扎根新疆的人们对他们那种精神甚为感动,但却对这种混淆视听的做法不敢苟同。就让我们一起,在体验新疆木卡姆的神秘音乐元素中体验新疆木卡姆与十二木卡姆的那些人、那些事。

十二木卡姆是集音乐、文学、舞蹈、戏剧为一体的维吾尔古典音乐的大型套曲。在发展演绎的期间先由艺术大师克迪尔罕、雅尔坎迪的糅合精炼整理,最后,由那位传说中天仙一样美丽、能歌善舞的绝代佳人、叶尔羌汗国的王后:阿曼尼莎汗历经千辛和万难把它精心地梳理了出来,形成了一部旷世经典《十二木卡姆》。包括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热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介姆、奥一夏克、巴雅特、纳瓦、西尕、依拉克十二部套曲:每一个套曲又分为琼乃合曼、达斯坦、麦西来甫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又由四个主旋律和若干变奏曲组成。其中每一首乐曲既是木卡姆主旋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和声特色的独立乐曲。

每个木卡姆配上那些含义隽永、内容丰富的古典诗词以及格则勒(双行诗)、民谣而显得情趣盎然,生机勃勃。《十二木卡姆》既能各成章节又称连续演奏,而12套套曲不停歇的连续唱一遍要24-27个小时,若以每晚演出四小时计算,约需一星期的时间才能全部欣赏完毕。【详细】

 01 古人相诵 · 唐诗描摹的乐舞神奇

在西域音乐舞蹈的对比之下,唐朝人发现,自己的钟、琴、缶发出的声音雅而正,多在庙堂之高,而少市井之音。相比于蒙古人的歌唱才能,相比于回鹘人对节奏和舞蹈的天然感知力,相比于和阗音乐的曼妙动听,大唐人实在是欠缺音乐舞蹈细胞。但这不妨碍他们发达的听觉和良好的感知力,于是外来的音乐从宫廷蔓延到民间,从民间又影响到宫廷。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 

一个春风醉人日子里,一群浮浪的少年公子,马蹄踏着落花的残香,闯入长安最繁华的市场,直奔胡姬的酒肆。接下来的情景大概是没有多少悬念,狂欢与迷醉,这一天的游弋到这里才是一个高潮。

五陵是长安富豪聚居的地方。“五陵年少”,自然是豪门子弟,他们骑着配银鞍的白马,在春风里游弋,就像今天开着宝马跑车春游一样。而最后的尽兴之处,便是胡姬的酒肆。

这是诗仙李白的一首纵情恣意的诗,也是一个时代生活的写照。李白滞留长安期间,混迹在这些浮浪子弟之间,纵情于异国美人的酒与罗裙之下。或许李白并不如那些五陵子弟们“多金”,但在一群公子哥里,有一个诗人,便会增添无穷的风雅乐趣。

引领大唐时尚的西域乐舞 

有研究结果表明:唐代以前,中原的宫廷礼乐过于柔软繁缛,如《采莲曲》、《后庭花》等,虽然乐曲悠扬,但舞蹈动作缺少刚劲有力的动感,远远逊色于《胡腾》、《胡旋》等西域舞蹈所能表达出的明快节奏和生气,所以,那时人们都愿意领略胡舞表现出的强悍好武的精神,都十分欣赏从西域传来的充满旷野草原气息的歌舞。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西域的舞蹈和文化艺术逐渐传入中原各地。特别是南北朝至唐代期间,中原与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西域龟兹、疏勒、高昌的舞乐队先后多次迁入内地。公元568年,北周武帝娶突厥可汗女阿史那公主做皇后,突厥可汗将龟兹乐、疏勒乐、安国乐、康国乐的乐舞队作为陪嫁的嫁妆送至长安,这次大规模的乐舞输入,对后来隋唐王朝音乐舞蹈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详细】

唐代诗歌中的西域舞蹈 

唐代由“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这一百多年间,一度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稳定、国家盛强、民族和睦、经济繁荣的大融合、大交流、大发展时代。这一时期,唐代西域乐舞空前繁荣发展,胡腾舞与胡旋舞在长安、洛阳及中原地区盛行。唐诗中的许多作品都反映出当时流传在中原地区的“胡舞”精彩绝伦。其中,以描写胡腾舞、胡旋舞、拓枝舞的诗歌最为多。

白居易诗作《胡旋女》,“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从此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胡旋女生动传神的舞姿,富于动态美。随着弦鼓和鸣的节奏,胡旋女高举双袖,轻盈旋转,似雪飘鹞飞,其旋转速度之快,连飞奔的车轮、骇人的旋风都难以与之相比”。诗文生动细腻地传达出西域乐舞“矫健、明快、活泼、俊俏”的风貌。元稹、白居易二人的同题新乐府《胡旋女》道出了胡旋舞的精彩演出盛况。岑参的《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详细】

边塞诗人岑参还原西域歌舞的神秘 

岑参的边塞诗不但对当时西域的自然环境刻画地入木三分,他对西域歌舞的描写可谓独树一帜,他在平淡中发现神奇,在风平浪静时看见波涌涛卷。他看见的是西域生鲜之感,他发现的是风沙吹净始见的文化金玉。在他的诗作中感受到的西域歌舞引人入胜的无限时空。

实际上,古代西域乐舞的乐谱舞谱早已失传,人们无法看到它的原貌。幸有岑参等唐代诗人的大智奇才,生花妙笔,勾勒了西域乐舞的表演实况、状貌形态、结构调度、举手投足、音响效果乃至服装衣饰的细枝末节,才使后人回顾古代西域乐舞、复原其表演形貌时,有了追寻的轨迹和想象的空间。岑参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描绘了北旋歌舞的演出实况,而且传达出当时的风范、韵味、情调和现场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详细】

 01 多元相生 · 新疆民间的欢舞赞歌

新疆歌舞形式众多,维吾尔族民间舞蹈赛乃姆舞、萨玛舞、刀郎舞、纳孜库姆舞,塔吉克族的鹰舞,乌孜别克的铃铛舞,哈萨克族的黑走马舞,蒙古族的萨吾尔登舞,锡伯族的萨满巫舞。这些歌舞形式都代表着新疆各族歌舞艺术的精粹,代表着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比如刀郎舞,伴奏音乐宽广舒展,激越昂扬,舞蹈动作淳朴古拙,粗犷豪放,处处散溢着古代刀郎人狩猎、征战、迁徙中不屈不挠、骁勇善战的民族气质。而乌孜别克舞以“清脆的铃,铿锵的鼓”显白天鹅的意思。白天鹅舞在哈萨克族民间受到示出他们的天才的艺术创作,源于唐代西域石国的柘枝舞传至如今已成为阔恩哥拉克乌苏里即铃铛舞。此舞以讲究舞者手、脚、腰、肩佩铜铃为特征,闻鼓起舞,伴铃旋转,急速踏节拍掌、弹指,非常富有艺术魅力。驰名中外的塔吉克鹰舞,以稳健、柔韧、节奏多变的“恰甫苏孜”音乐为伴奏,舞者惟妙惟肖地模拟高原山鹰姿态,或舒展双臂,慢抬轻落,犹如山鹰怡然自得,盘旋蓝天;或者男女双方拧身交错,由低而高连续旋转,恰似鹞鹰搏击猎物,然后扶摇直上。鹰舞所弥散的狂放洒脱的山野气息,毫无矫饰的天然情趣,正好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塔吉克人的高原精神。

帕尔米高原上的“好舞蹈”:塔吉克族鹰舞 

位于帕尔米高原东部的新疆塔什库尔干曾经是“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东西方和中亚文化碰撞融合的交汇处。这里有巍峨的群山,有纯净的冰川,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在这样壮丽迷人的环境中生活着一支雄鹰般的民族——塔吉克族。历史上,塔吉克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是塔吉克族人在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和对生活的热爱。雄鹰是塔吉克族人的图腾,鹰舞和鹰笛就是塔吉克人的象征。勤劳朴实、有着悠久文化历史传统的塔吉克人爱鹰,自称为鹰的儿女。有着欧罗巴人种特点的塔吉克族人鹰舞苍劲有力,鹰笛优美高亢,其精神早已深深融入到这个民族的灵魂。【详细】

“黑走马”:哈萨克人乐观生活的艺术写照 

新疆的哈萨克族人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模式在血液里流淌延续着豪爽乐观的性格。能歌善舞的他们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的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舞蹈。哈萨克语“卡拉角勒哈”,意为“黑走马”的舞蹈,便是哈萨克族人根据细致观察生活中的“伙伴”——骏马,逐渐演变成为浓郁民族风情,非常“接地气”且“高大上”的舞蹈。“黑走马”作为哈萨克民间舞的代表作。以民间传说和生活劳动为题材创作歌舞,不但故事性和思想性很强,而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以歌舞的形式记录下来,对后人用寓教于乐的传承方式言传身教,表现了哈萨克民族顽强生存的哲理,正是哈萨克族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真实艺术写照。【详细】

西域二人转:耐人寻味的吐鲁番纳孜库姆“鹅舞” 

纳孜尔库姆是流传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一种极具幽默元素的舞蹈,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西域二人转”。纳孜库姆沉淀了丝绸之路舞蹈文化的精髓,由它幻化而来的“鹅舞”自由、活泼、乐观、诙谐,和东北二人转一样深深镌刻在百姓生活的时空里,吸引着人们孜孜不倦地追寻她、走进她、融入他。原来,在那诙谐幽默的表演中,舞蹈可以穿越时空、穿越民族、穿越地域,见证着文化无疆的传奇。【详细】

萨吾尔登:草原民族的生命之舞 

萨吾尔登的开始就是草原狂欢的开始,就是草原游牧部落的狂欢节的开始,萨吾尔登是快乐的,是平民的、是属于土地的、草原的、它不像蒙古族的只属于天空的长调那么忧郁而高贵。这种热烈的洪流会将牧人木讷的犹豫划开,会将穹窿的毡包掀翻在地。会将牧人醉酒的双足送上欢乐的穹顶。这种舞蹈所含有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最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个时候所有的参与者、所有的观望者都会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而年轻起来,这才是萨吾尔登最神奇的魅力。

当请你跳萨吾尔登舞的人站在你的面前摆动着水波一样的肢体盛情邀请的时候,当洁白而尊贵的的哈达举过来,当斟满了奶酒的雕花的银碗端过来,当激越的欢歌唱响,当欢乐的萨吾尔登跳起来的时候,你已经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你一定会身不由己地卷入和沉醉在欢乐的萨吾尔登的真诚的漩涡之中,与他们一起感受生命的律动。【详细】

阿肯弹唱:来自哈萨克族的好声音和好歌曲 

在新疆景色绚丽的哈萨克草原上,常常会听到音响悦耳的冬不拉琴伴奏着的高亢悠扬的歌声。这些歌唱感情质朴,内容充实,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塞外草原的色彩。而弹唱这些“好声音”和“好歌曲”的就是哈萨克族民间游唱诗人——阿肯。如今的对唱PK不但保留着赛歌的特点而且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成为阿肯们赞颂祖国好和幸福生活,激励人们为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的一种有力的表达方式。这种对唱活动常常把远近的牧民吸引过来,有时通宵不倦,歌唱双方相持不下,听众更是聚精会神,乐而忘返。【详细】

 01 结语

新疆是一个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域,境内有瑰丽巍峨的天山;有世界著名的帕尔米高原,有世界上海拔最低的火洲吐鲁番盆地,有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有中国最大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而戈壁沙漠中,是绿洲掩映着流蜜的瓜果之乡、风情万种的歌舞之乡。

这些神奇的地理环境,冰川与火洲为邻,沙漠与绿洲相映,翠湖与雪峰相依,瓜果与歌舞为伴。加之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积淀,古城堡、古石窟、石墓葬及各种文物的留存;还有四十七个民族风格的建筑、服饰、习俗、饮食,产生了新疆独特的风景和迷人的文化魅力。

今天,生活在这片广袤大地上的各族人民,更加以开放的心态、宽阔的胸怀、创新的意识,在发展、吸纳、创新、融合的过程中,使这些优秀的民族歌舞文化,更加散发出独特的风情,时代的风韵。绚丽多彩的新疆民族歌舞,更是伴着古丝绸之路悠远的驼铃声,传承着、传扬着、灿烂着,一路走来。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草原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