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的不解情缘

2014-10-14 来源:凯风文化

 01 酒香里的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人与酒结下不解渊源。在饮酒想起诗,赋诗想起酒。酒与诗好象是孪生兄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经》饮酒是乐事。酒,往往想到我们的祖先,用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建安三曹,无一不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吴质书》中,就说自巳是“出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植也有“置酒高堂上,亲友从我游”,“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的诗句。到于曹操,作为政治家的他主张禁酒,而作为诗人他很喜欢喝酒。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表达了他慨叹人生,寄情于酒、于诗的心境。

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萧统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诗人多,嗜酒者也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贺知章、王之涣、元稹等个个喜欢,且都饮酒而诗兴大发,创作出不朽之作。有人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饮者八百首”。台湾诗人洛夫说:“要是把唐诗拿去压榨,至少会淌出半斤酒来。”诗人们的许多优秀作品是靠酒激发出的灵感,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白居易那首脍炙人口的长诗《琵琶行》就是在醉酒之后,听了歌伎裴兴奴演奏琵琶,诉说她的身世后,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连夜写成的。酒催诗发,诗助酒兴,这是酒的魅力所在。对诗人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催化出灵感。苏轼也是一个诗人兼酒人,“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发条落香雪”、“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落花春寂寂”。它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更是在他饮酒后,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

可以说中国文化史是蘸着酒写成的,随处都飘散着浓厚的酒香。酒是麻醉剂,它的缠绵如梦,它的柔软如锦缎。酒是忘情水,它的冷酷似冰,它的锋利似钢刀。酒更是生命水,它的炽热似火,它让文人墨客超脱旷达,才华横溢,尽情翱翔。酒是文人的精神,无酒不成文。

 01 文人的诗酒情结铸就了辉煌的诗酒文化

酒与诗人,似乎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诗人的血统中,无不流淌着酒的慷慨,酒的豪放,酒的清愁,酒的感伤。

1.众人皆醉我独醒 不会喝酒的屈原确最懂酒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流淌着大量的酒,散发出浓浓的酒香。《诗经》305篇中言酒近50篇,首开了我国诗酒联的先河,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屈原,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由他开创的新的诗歌文体形式“楚辞”,与《诗经》一同成为了耸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他的诗篇中处处有酒,尤其是他那“酒神式”的艺术风格,古往今来不知倾倒了多少人。屈原所著的楚辞中的《九歌》、《招魂》、《大招》等篇都有写酒的句子和段落。虽然楚辞中出现了椒酒、桂酒等名目,但屈原却宣称自己不喝酒:“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但给人总有点此地无银的感觉。在屈原的诗歌作品反映的酒文化堪称绚丽多彩,并较详细记述了先秦战国时期的酿酒工业、饮酒方式、酒之种类,其文化价值弥足珍贵。其中最多描写酒的《招魂》中多处极力描写了楚国之酒的甘美:“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晶莹如玉的美酒掺和着蜂蜜,斟满酒杯供人品尝;“挫糟冻饮,酎清凉些”——酒糟中榨出清酒再冰冻,饮来醇香可口遍体清凉;“美人既醉,朱颜酡些”——美人已经喝得微醉,红润的面庞更添红光。关于“冻饮”一句,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说当时不会有饮用冰镇过的酒这种高档次的享受。然而1978年,湖北曾出土一对专门用于冰镇酒的酒器,并配有一支精美的酒斗。这下就证实了“冻饮”的存在。【链接】

2、醉里不知谁是我  南宋辛弃疾一生中一半的词在记录自己的畅饮与酣醉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从小生活在金兵占领地区。辛弃疾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辛弃疾留下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词评家喻其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沁园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辛弃疾这位煽动大汉脾气大,块头大,酒量也大,嗜酒好饮,一生豪爽,狂放不羁。《沁园春》云:“富贵浮云,我评轩冕,不如杯酒。待从公,痛饮八千余岁,伴庄椿寿。”《念奴娇》云:“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满庭芳》云:“无穷身外事,百年能几,一醉都休。”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报国志愿也因酒而被酿造德沉郁顿挫,潇洒风流。一次,他醉倒在松树旁边,还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松树当然不能回答。在醉眼蒙胧中,误以为松树要来扶他,他用手推着松树说:”去!酒醒以后,他就挥笔写成《西江月.遣兴》,把这件事写了进去。【链接】

3、恨在世饮酒不得足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诗酒人生为酒折腰

晋代的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以嗜酒著称的大诗人之一,他的饮酒诗字字珠玑,每首都有着诗酒话人生的真意,他的现存142篇作品中就有56篇涉及到了酒。陶渊明可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徒!有一件事可以体现出陶先生性嗜酒的程度,那是他官居彭泽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糯米可以作酒。所以他说:我常常喝醉,就心满意足了!他的妻子坚持要种大米,在妻子的固请之下,他才答应拿出五十亩来种粳。到了年底,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解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其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田园居》诗里,就讲得十分明白。他说,他十三年中,几度出仕,深受羁缚;这次坚决脱离官场,归隐田园,就像笼中鸟飞回大自然一样,感到无比自由和愉快。家乡的草屋、田地、树木、炊烟,乃至鸡鸣、犬吠,都是那么亲切可爱,作者的这种心情,正反映了他对黑暗官场的憎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链接】

4、人生得意须尽欢 唐代诗仙李白醉狂力士脱靴国舅磨墨

唐代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盛唐时期的诗人,几乎个个都是诗酒狂客。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诗人,号称“诗仙”。他现存1500首诗文中,写到饮酒的达170多首。著名的酒诗有《将进酒》、《把酒问月》、《月下独酌》、《对酒》等等。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传说李白喝酒的时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唤,他也不理。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太监高力士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当时高力士是皇帝的红人,横行霸道老欺负那些被他排挤的小官员。李白早就看不惯这个欺软怕硬的太监了。于是借口刚刚喝酒请求皇帝要求换一双松一点的便鞋,皇帝立即叫人给他取双便鞋来换。李白趁机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脚一伸:“给我把鞋脱了!”高力士平时作威作福搞惯了,没想到李白会来个突然袭击。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高力士当惯奴才的膝盖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给李白把靴子脱了。李白走到书案前拿起笔来,在砚台里蘸了蘸,皱眉嫌墨汁过淡,对站在一旁的见国舅杨国忠道:“把墨给研一研。”这杨国忠可是贵妃的堂兄,依仗贵妃权倾天下,大臣们都得让他三分,李白让他研墨,岂不是一种奇耻大辱?终究碍于皇帝面子,无奈之下只好拿起墨块研磨起来。【链接】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建安之杰曹植因嗜酒贪杯丢嗣位

以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七步诗》闻名的曹植曾被封为陈王,世称陈思王,因才学敏博,深得曹操宠爱,多次想立他为嗣。但曹植喜欢饮酒,平时多宴请娱乐,遇到好酒往往是一醉方休。与这一切都让曹植的兄弟曹丕看在眼里,他经常派人搜罗好酒,给曹植送去,怂恿曹植喝酒。曹植不知是计,每天沉溺于酒中,做出了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建安22年,曹植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事后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建安24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没想到,曹植正好弄到一坛“十里香”酒,喝得酩配大醉不能受命,曹操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彻底打消了让曹植当太子的念头。曹植也因为喝酒断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成为终身的遗憾。【链接】

 01 酒胡传筹行酒令 多少沧桑多少智慧蕴含其中

酒令是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奇葩,产生于西周、兴盛于隋唐,如火如荼在帝王将相和士大夫们的谈笑中。千百年来,他们举杯启齿,多少火辣辣的生活味和巧捷万端的智慧蕴含其内,不尽刀光剑影和宫娥蹁跹尽显其中!

1、酒杯依流水无酒亦醉 书圣王羲之因酒令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上巳日,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当时,王羲之等在举行修禊祭祀仪式后,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十六人作不出诗,各罚酒三觥。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而《兰亭集序》也被称为“禊帖”。【链接】

2、肢肢而行脉脉而视 智生东方朔酒宴显露神奇的占卜能力

“射覆”是古代宫廷里的一种游戏,方法是把一件东西覆在盆下,让人猜射,猜出以后,先要念一段“射覆词”。这段射覆词,就像现在的谜面,要讲出物的特点。后来发展成一种十分有趣的猜谜形式,叫“射覆谜”。据说汉武帝很喜欢射覆游戏,有一次宫廷宴席行酒玩射覆的游戏时把壁虎藏在盂中,却没有人猜中。东方朔向武帝自请说:“臣曾学《易》,请允许我猜猜是什么。”于是他将蓍草排成各种卦象,回答道:“我认为说它是龙却无角,说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脉脉而视,善于爬墙,这东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于是汉武帝赐给东方朔十匹帛。后来武帝又让东方朔猜其它的东西,而东方朔每猜必中,皆有赏赐。东方朔也因此被汉武帝宠幸的伶人郭舍人嫉妒。郭舍人对汉武帝说东方朔狂妄自大,其实并没有真本领,猜中只是偶然。并向汉武帝请求与东方朔一决高下。郭舍人用树上的寄生出题,不料东方朔竟也猜中。败后的郭舍人依然不甘心,又向东方朔出谜语,然而东方朔应声就答,没有谜语能够难住他,在场的所有人亦非常惊讶。此后,汉武帝便任命东方朔为常侍郎,东方朔也终于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和宠幸。【链接】

3、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文豪苏东坡与佛印的基友情

据历史记载苏东坡和佛印是好朋友,佛印的出家与苏东坡是有大因缘的。佛印江西饶州府浮梁县人,俗家姓谢名端卿,上京赶考,闻苏东坡才名,每与交谈甚是投机,结为莫逆之友。那一年天时大旱,神宗皇帝在大相国寺设斋,祈求降甘露。翰林学士苏东坡接旨充行礼官主斋。谢端卿得知后,十分好奇。当时,谢端卿穿着和尚的衣服混进大相国寺,充作捧茶侍者。神宗皇帝见其身材伟岸,面宽耳大气宇不凡,当场赐其法号“佛印”,并令其当日剃度。苏东坡为这事很自责,多次规劝其还俗,但谢端卿出家信心坚定,苏大学士只好作罢。佛印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苏东坡笑着对黄庭坚说:“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明月当空,凉风送爽,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着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着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苏东坡拉着佛印就坐,说道:“你藏得好,对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三人赏月游湖,谈笑风生。【链接】 

4、满腹经纬传古今 狂生徐渭醉酒吞并六国

徐渭,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道人、天池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书画、诗文、戏曲都堪称一绝,尤以写意画为最。他是个奇人奇才,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自称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狷狂是徐渭的写照。有一次,徐渭与友人饮酒行令,规定酒令中要一花名,一鸟名,再搭四书二句,词曲一句。一友曰:“虞美人(花名)嫁了白头翁(鸟名),翁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寒窗更守十年寡。”文长曰:“十姊妹(花名)嫁了八哥儿(鸟名),‘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可怜两口儿无依倚。”虽是游戏之作,亦可见徐渭的机敏佻达。有一次,徐文长和六位文人一块喝酒。这六人事先商量好,想捉弄一下徐文长。那位年纪大的文人说:“喝酒要行酒令,今天酒令是,各人说一个典故,要和桌上的菜肴有关。说的出的拿去吃,说不出的没的吃。按年龄大小一个一个地说。”七个人中,徐文长最小,菜只有六样,显然对徐文长不利。首先令官说:“姜太公约鱼。”说罢就把那碗鱼抢到了自己面前。第二个人说:“时迁偷鸡。”说着便把鸡肉端了。第三个人说:“张飞卖肉。”边说边把猪肉端去。第四个人说:“苏武牧羊。”伸手把羊肉端过。第五个人说:“朱元璋杀牛。”话音未落,把牛肉端了。这时桌上只剩下一碗青菜。第六个人说:“刘备种菜。”把青菜也端了。于是令官说:“不要客气,大家各吃各的吧。”六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徐文长,他们很得意,都哈哈地大笑起来。这时徐文长不慌不忙地说:“且慢,我还没有说呢!”接着,两手把袖子一捋,做好手势,大声说:“嘟!秦始皇并呑六国。”一下把他们面前的菜肴统统都搬到了自己面前。六个人无话可言,只好对徐文长说:“佩服,佩服!”【链接】

 01 举杯消愁愁更愁 多情自古伤离别

古代文人醉酒,很多时候是为了逃避现实,有时甚至是不得已才为之,因为他们早知酒是双刃剑,搞不好就伤人。

1、北宋范仲淹驻守边疆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谥号“文正”,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烁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范仲淹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范仲淹被贬期间在陕西守边四年,尽管边地的艰苦生活没有动摇他破敌立功的决心,他领导边地军民坚决抵抗西夏和羌族奴隶主的入侵,使得敌人不敢进犯,但当时的范仲淹时时流露出一种浓烈的怀乡情绪。在他看来,只有家乡才能给他以心灵的慰藉。戍边期间,他在《渔家傲》词中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因防守边疆的任务在身,致使空有满怀乡愁而归家不得,耳听哀怨凄凉的羌笛声,不觉落下伤心的泪水。他还在《苏幕遮》词中道:“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浸透在这些词中的浓烈的怀乡情绪已经有范仲淹归隐思想的影子了。沉浮不定的宦游生活使范仲淹产生了游子漂泊异乡的思恋故土的情感,思乡怀旧之愁实在难以排遣,只得独对明月,以酒浇愁。然而,酒入愁肠愁更愁,滴滴浊酒有如思乡的泪水何其苦涩啊。【链接】

2、千古才女李清照晚景凄凉  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大量创作饮酒词,在李清照笔下,酒与她的诗词一样,随着她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而变化,仔细品味李清照的词,会发现,她大部分词中充满浓郁的酒香,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作,有的引恨而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一个十六岁的年轻女子,喝得晕乎乎的,连回家的路都找不着了,即使在今天,也不多见。李清照晚年寓居南宋都城临安,晚景凄凉,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此时的李清照,对酒更到了嗜酒如命的程度,那首千古传唱的《声声慢》,就是最好的注解,酒不仅要喝,还要多喝,才能够麻痹她的思念与痛苦。此时李清照饮酒,唯有凄凉之意。她从早年的单纯贪杯逐渐发展到每饮必醉的借酒浇愁的地步,她的这些表现很可以归纳为现代医学上的酒精依赖症了。1155年,李清照仙逝于杭州西湖一带一个芭蕉庭院里。【链接】

3、诗学泰斗陆游为爱断肠 红酥手黄滕酒宫墙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近万首,是唐以来唯一自成宗派的诗学泰斗,素有“小太白”之美誉。他的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喻户晓。陆游的爱情生活很不幸。“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是陆游悼念他前妻唐琬的词《钗头凤》。唐琬原是陆游的表妹,两人结婚后十分相爱,但是陆游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儿媳妇。在封建旧礼教的压迫下,他俩终于被迫离婚。后来唐碗改嫁给赵士程,陆游也另娶了妻子。公元1155年春天,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遇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遂乘酒醉吟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然而唐琬受不了这种刺激,回去后不久便死掉了。【链接】

4、绝代之君李煜借酒哀国丧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史称李后主。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文及音律均有一定造诣,其中词的成就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影响甚大,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虞美人》,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当时李煜在其42岁生日那天与后妃们聚会饮酒作乐,写出脍炙人口的《虞美人》时,宋太宗再也不能容忍,赐毒酒毒死李煜,又虚情假意封李煜为吴王,以王礼厚葬于洛阳邙山。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李后主的《虞美人》也许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链接】

 01 结语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在《温一壶月光下的酒》中写到:“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的时候,宜读柳永;喝烈酒的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粱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口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相宜,狂饮细品皆可。”文人与酒,历经千百年,酒给了文人快乐,给了文人灵感,给了文人寄托。而文人付酒于生命,付酒于文化,付酒于情思。让我们细细去用心去品味,慢慢用心去感知,而现代文明中,文人与酒,亦或说是酒与文人,还能创造出多少佳话,我们期待着,我们祈祷着......

更多精彩,请点击 http://culture.kaiwind.com/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