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用手“走”出脱贫路

2018-05-06 来源:新华网

  (脱贫攻坚)(1)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到邻村谈完业务后,弟弟背着刁朝贵回家。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2)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在加工坊里检查棉鞋质量。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3)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右)一边用废纸壳裁剪鞋面模型,一边陪伴母亲。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4)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左)与弟弟在整理棉鞋半成品。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5)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在修理制鞋机器。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6)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在棉鞋加工车间忙碌。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7)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用废纸壳裁剪鞋面模型。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8)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爬到二楼的棉鞋加工车间修理机器。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脱贫攻坚)(9)用手“走”出脱贫路 

  5月4日,刁朝贵坐着电动轮椅在村里散心。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莲城街道八块田社区的刁朝贵,3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无法行走。多年来,他靠编织竹器、修理家电等贴补家用,同时也接受低保救助,是村里的精准扶贫户。 2017年下半年,刁朝贵通过扶贫“特惠贷”获得创业资金,与弟弟在家里创办了棉鞋加工坊。如今,刁朝贵的棉鞋加工坊每天能生产300余双半成品进入市场。仅2017年下半年,他的棉鞋加工坊纯利润收入就达5万余元。家中有了稳定收入后,刁朝贵主动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用勤劳的双手“走”出一条脱贫之路。新华社发(杨文斌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佳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