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记世界最险铁路川藏线背后的科研工作[组图]

作者:金立旺 · 2017-07-06 来源:新华社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李战鲁、杨宗佶、李秀珍(从左至右)在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玛镇旺北村滑坡现场利用地质雷达考察滑坡情况(6月25日摄)。

  穿过高山峡谷,途经全球地质活动最剧烈的区域,川藏铁路被称为世界最险铁路。道阻且长,落石、滑坡、洪水、泥石流——这条路是人类迄今面临挑战最大的铁路建设工程。昔日天堑,将变通途。有一群科研人员,用他们的智慧与绵延千万年的地质活动博弈,用他们的脚步默默丈量着又一条“天路”,防灾选线,要为雪域高原送去安康。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李秀珍、杨宗佶、李战鲁、陈晓清、游勇(从左至右)在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玛镇旺北村滑坡现场考察,检查探测到的数据(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站长陈宁生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考察易贡滑坡现场(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杨宗佶、李战鲁、游勇、陈晓清、李秀珍、柳金峰(从左至右)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考察易贡滑坡现场(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陈晓清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易贡滑坡现场向记者介绍考察情况(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波密地质灾害观测研究站,站长陈宁生(右)和邓明枫走在去检查监测设备的路上(6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游勇、柳金峰、李战鲁、杨宗佶(从左至右)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考察易贡滑坡现场,检查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得的数据(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杨宗佶、陈晓清、柳金峰、游勇、李战鲁、李秀珍(从左至右)在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易贡滑坡现场(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总工程师游勇(左)和李战鲁在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玛镇旺北村滑坡现场讨论考察情况(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科研人员在检测空气质量(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科研人员在检测空气质量(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模拟实验泥石流导致的堰塞湖决堤过程(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在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模拟实验泥石流导致的堰塞湖决堤过程(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玛镇旺北村滑坡现场考察(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航拍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白玛镇旺北村滑坡现场(6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航拍西藏自治区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易贡滑坡现场(6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