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赤水河上最后的渔民

作者:张磊 · 2017-01-04 来源:中国网

 

  2016年12月25日,四川泸州,李庆余撒下了在赤水河上的最后一网。

  “天晴捕鱼,下雨制网。”赤水河畔的渔民即将告别这样的生活常态。8月26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与泸州市政府签订协议,计划年底前完成赤水河四川段全部捕捞渔民的转产转业,力争2017年赤水河全面禁渔。这是四川省首条试点全面禁渔的河流。

  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2003年起国家对长江实施禁渔期管理制度,其中就包括赤水河。今年起又把禁渔时间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实施禁渔期制度,对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流域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起到了积极作用。2011年,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表示,长江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已承载不起现有的渔业捕捞力量,迫切需要让部分渔民转产转业上岸。因此,努力开展长江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是长久之计。

  合江县渔政水产局工作人员介绍,该县共有44户85名由渔政部门颁证的专职渔民。16年初,贵州赤水市开始推进渔民“退捕上岸”,停止在赤水河上捕鱼。四川段则力争17年全面禁渔。

  “现在都在讲环境保护,禁渔也是为生态好嘛,为了大家生活环境都更好,我们也是支持的。”对于全面禁渔,渔民们的理解简单质朴。

  “赤水河全面禁渔主要是为保护中华鲟、白鲟和胭脂鱼。”合江渔政水产局局长袁大春介绍,赤水河中生存着100余种鱼类,其中40余种为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尤以上述3种为最。“珍稀鱼类本就数量少,渔民下网常常会误捕。”因此,赤水河全面禁渔势在必行。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将进一步核实涉及渔船、渔民的基础数据,确保赤水河流域捕捞渔民上岸后顺利转产。

 

  李庆余从赤水河里捕上来的鲤鱼,重5斤3两,卖给了贵州赤水一家做河鲜的餐馆,30元一斤。

 

  快递将李庆余捕捞的鱼通过高速送到贵州赤水,赤水河的鱼不愁销路,常常一捞上来就被预订了。

 

  捕鱼能给渔民带来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小船是渔民的家,李庆余虽然在合江县城买了房,但仍然和妻子生活在船上。

 

  泸州的渔民一般都有两条船,一条生活,一条捕鱼。

 

  晚上,李庆余和妻子在手电灯光的照射下吃饭。

 

  赤水河边,销毁渔网和渔船的地方还留有黑斑。

 

  赤水河合江段进入全年禁渔期。渔民们退捕上岸,从此告别世代捕鱼的生活。

 

  罗俊江查看果园里荔枝树的长势情况,他的身份从渔民变成了果农。

分享到:
责任编辑:易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