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纽约八大道的中国迁徙故事

2016-08-20 来源:腾讯网

 

  1970年代,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居住着3万挪威人,被称为“小挪威”。至今街道上还保留着许多挪威人建造的住宅楼、医院、学校和公园,这些建筑惠及了后来移民到此的中国人。

 

  自1986年第一家中国杂货店在八大道开张以来,相对廉价的租金和便捷的交通吸引着越来越多原本住在曼哈顿中国城的中国人搬迁至此,尤其是福建移民。他们多从事餐饮业,很多人从餐馆打杂、抓码(配菜)、炒锅(炒菜)一步步做起,凭借着勤劳和节俭,最终拥有一家自己的餐馆。

 

  在生活方式上,第一代移民都保留着浓浓的中国习俗。家里面供奉着观音像和贡品。

 

  丘吉通道长在除夕夜上香,祈求来年一切平安。丘道长于1996年从家乡福州市独自一人来到纽约,做过餐馆,直到近些年餐馆竞争压力大,转回老本行,把自家的一个房间改造成寺庙“三清宫”,为来到这里求助的人祈福保平安。

 

  三清宫弟子为庆祝太上老君千秋诞辰吹蜡烛。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福建有着广泛的信徒基础。福建移民也将这一传统宗教文化带到了新的土地,生根发芽。

 

  丘道长家的门厅墙上挂着他与儿子在福州老家的照片。他和许多第一代华人移民一样,当年怀揣着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美国梦”来到纽约开疆拓土。人到中年,却踌躇于返乡和留下的两难中。

 

  华人女孩Jennifer liu在自己的卧室中。她在福建老家度过童年,2008年来到了美国,从此之后就在八大道定居,现在在湾脊(Bay Ridge)上高中。在14-16岁的华人女孩中,身份认同往往很不一样,有的童年是在中国度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依然是中式的;有的出生成长一直在美国,对美国文化有更强烈的认同感。

 

  一群女孩在向日葵艺术教育中心的舞蹈教室做着课前热身活动。无论出生在哪里,以舞蹈爱好为纽带,这些孩子渐渐融合在一起。

 

  元宵节时分,八大道举办新年晚会。来自向日葵舞蹈学校的小演员们在日落公园活动中心演出。

 

  来自向日葵艺术教育中心的三位中心舞者在元宵节晚会上表演。她们曾经登上过纽约林肯艺术中心的舞台。

 

  在日落公园的庆祝活动中,既有穿传统服饰的“洋”财神爷,也有中文流行歌曲的演出。

 

  一位舞者在后台补妆。他们都是来自八大道社区的华人居民。

 

  新年最热闹的项目是新春醒狮大游行。2016年2月21日,12点左右,在八大道岔路口,人们在防护栏外等待着游行狂欢的开始。

 

  舞龙舞狮是醒狮大游行中必不可少的传统表演。在纽约唐人街开设武馆“温馆”的温志明来自广东宝安,随后又自香港来到美国。教授功夫将近46年,今年他的弟子们为八大道居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表演。

 

  其他族裔也加入到舞狮表演的队伍中。

 

  伴随锣鼓声响,舞狮队挨家拜访街边商铺。商家会派发红包以示感谢,并祈求来年生意兴隆。

 

  在游行中,小朋友们穿着传统服饰表演舞蹈节目。他们往往是福建或广东的第二代、第三代移民。

 

  在新春游行结束后,一名来自温馆的醒狮小舞者卸下行头。

 

  人们沐浴在节日的彩带和欢乐中。一些居住在三、四大道的拉美移民会来到八大道兜售一些庆祝用品,并且与华人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三十年时间里,八大道已经成为纽约华人规模发展最快的聚居区。乘坐地铁线是生活在八大道华人出行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如今由于经历百年的地铁站陈旧不堪,以及大批华人迁入对地铁的需求量增加,自2016年1月起,八大道地铁站点将进行为期四年的翻修。之后八大道居民将会享受到更加现代化和安全的交通设施。

 

  同时,随着人口膨胀,八大道的地产也重复着水涨船高的规律。一些华人又开始新的迁徙脚步。有的家庭搬迁到房租性价比更高的史丹利岛(Staten Island)。每隔几十年,旧移民离开、新移民到来的故事,在“大熔炉”纽约不断地上演着。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