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临终天使 在人生最后驿站送行

2016-05-25 来源:腾讯网

 

  白色的病床前,对逝去的老人有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像他们的子女那样,送一送。”这是袁晓燕的习惯,也慢慢成为大家的习惯。43岁的袁晓燕曾是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护养中心的护士,这位“临终天使”在护养中心工作了7年半,而在“临终关怀”的岗位上,她已坚守了9个年头。一个信念始终支撑着她:用自己的友善爱心,送老人有尊严地离去。(摄影:王翮)

 

  湖北省荣军医院老年护养中心是湖北省唯一免费收治孤寡老人的临终关怀机构。住进这里的老人,都是无儿无女、无人照料、无人送终的“三无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站,老人的所有送行都由护士完成。

 

  自2006年12月护养中心成立,这里先后收治了周边城市和地区近2000名临终老人。送来的时候,他们大多被医生判了“死刑”——残存的生命被预期不超过6个月。9年的时间,超过300名老人逝去,袁晓燕全程护理,并一一送行。

 

  被送到护养中心的老人多半都是危重病号,袁晓燕每天事无巨细地满足老人们的各种需要,在老人们生命最后的时刻,帮他们放慢离去的脚步,为他们的生命送上最后的阳光,这就是“临终天使”的职责。

 

  袁晓燕在为一位老人擦手。有一些老人特别虚弱,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总要拿手去抓大便。面对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无法自理的老人,她聆听着痛苦的呻吟,面对死亡的无助眼神。

 

  袁晓燕有个最大的遗憾。2008年10月,她的婆婆被确诊为脑瘤,在汉口一家医院住了一个月的院。她忙着照顾护养中心的老人一直没去看病中的婆婆。做手术的前一天,袁晓燕才去了第一次,婆婆当时说着一些类似遗言的话,她当时没往心里去,只觉得婆婆不可能有事,手术过后又会是大活人一个。没想到,手术做完,婆婆没有醒过来。袁晓燕整个人都瘫了。自己照顾了这么多老人,却没有照顾好自己最亲的人,这让袁晓燕常常自责。

 

  来自武汉江夏,92岁的付自英老人始终是袁晓燕重点关照的对象。老人特别虚弱,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前天想吃苹果,昨天想吃罐头,今天又想吃八宝粥了。虽然每次买来老人也吃不了几口,但有食欲总归是好的,我们总立马满足她”,袁晓燕说。

 

  面对这些生命进入末梢的老人们,护士需要付出更多的关爱。老人有时候像孩子,情绪说变就变。护养中心的护士要面对老人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他们发脾气,一杯水就朝人身上泼;有时候老人用土话骂得特别难听;有时候喂药却被老人抓破了手。但护士们知道,老人心里苦,能理解。

 

  柳月娥见人就双手合十,嘴里不停叨念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护养中心里许多老人都有阿尔茨海默病症。

 

  81岁的张行福也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症,常常需要护士们的安慰。

 

  袁晓燕为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刮胡子。一些老人患有孤独症,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袁晓燕和同事们一起,有事没事便常和老人说说话。

 

  袁晓燕和护工一起为老人洗澡。

 

  夜晚,袁晓燕查房。她总惦记着老人的情况,每两个小时要给卧床的老人翻次身。常年上夜班导致身体有些吃力,睡眠特别浅,每次醒来,再想入睡就很难了。

 

  2007年一个秋风瑟瑟的凌晨,袁晓燕到殡仪馆为刚刚逝去的张庆春爹爹办理后事。此时的袁晓燕刚入职不久。拉开冰柜,她看到老人最后的样子:面色灰黄中透着乌青,表情淡漠,口唇微张,身体干瘦。张爹爹终身未娶,无儿无女,甚至没有一个人为他哭泣,生命的消失竟是悄无声息。想到这里,袁晓燕的眼泪夺眶而出。自此她有了一个想法:为逝去的老人化妆,让老人走后也安详。图为袁晓燕为刚刚辞世的82岁老人刘巧云化妆。

 

  “虽然给老人化了妆没人看,但我问心无愧。”从此,袁晓燕开始自学为遗体化妆。她不仅把老人的脸整理得清清爽爽,而且把身上溃烂的伤口也全部处理得干干净净。在她的带领下,其他护士甚至护工都学会了化妆。

 

  面对照顾许久的老人辞世,袁晓燕感情上接受不了。

 

  袁晓燕依依不舍地看着殡仪馆的工作人员将离逝老人的遗体抬走。

 

  刘巧云去世后准备在殡仪馆火化,袁晓燕送老人最后一程。

 

  袁晓燕怀抱着老人的骨灰罐。

 

  92岁的付自英入土为安,袁晓燕在墓碑前祈福。在生命最后阶段,“临终天使”陪伴其左右,给了她最后的安慰。2015年8月,在临终关怀一线工作了90月后,袁晓燕第一次请了长假,诊断结果显示出她患上了肺结核。由于超负荷的工作导致抵抗力下降,袁晓燕病倒了。经过了4个月的修养,袁晓燕回到医院后调入了老年病科。虽然换了岗位,但袁晓燕依旧要面对死亡,这份职业让她感受到生命的意义,认识到存在的价值。

 

  护养中心走廊里,护士们用贴纸做了一颗树的造型,寓意万古长青,希望老人们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点。这里就像人生最后的驿站,老人的生命在这里画上句号。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