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中国10幅体育类荷赛奖作品:爱拍体操表情帝多

2016-02-22 来源:澎湃新闻

 

  2015国际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图片类奖项2月1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揭晓。其中中国摄影师鲍泰良拍摄的《决赛》获得体育类单幅一等奖。

  在荷赛奖的历史中,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体育类型图片共有9人次、10幅作品获得奖项,内容涵盖了世界杯决赛、奥运会、全运会、全民健身等多个领域。

  图为2014年,贾国荣获奖作品《杠上争夺战》。

 

  2002年《中国体操夺冠赛》,中国新闻社 贾国荣,体育类单幅三等奖。

  这是中国摄影师拍摄的体育类型图片第一次获得荷赛奖,也是贾国荣第一个体育类荷赛奖。有意思的是,他在2014年第二次获得体育类荷赛奖时,拍摄作品依然是体操。

 

  2005年《李小双体操学校》,《武汉晚报》邱焰,体育专题类组照三等奖。

  《李小双体操学校》是邱焰在雅典奥运会期间,在以奥运体操冠军李小双命名的体操学校拍摄的。他先后七次驱车到离武汉市百余公里的该校采访,把那些练体操的孩子们的喜怒哀乐一一记录下来。

 

  但是在外界看来,《李小双体操学校》表现的却更多是艰苦甚至残酷的训练生活,部分照片中孩子们的表情写满痛苦和狰狞,而这幅作品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体育精神还是非人道”的质疑。

  事实上,《李小双体操学校》图片一组十一张,也有表现训练中唯美的和具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2008年《2007运动瞬间》,新华社费茂华,体育动作类组照二等奖。这是新华社记者历史上首次获得荷赛奖。

  费茂华的摄影作品更多的是捕捉体育动作形态和光影,特点是基本上不讲故事,而都是美丽的运动瞬间。

 

  2009年《北京电视上的奥运会》,《中国青年报》赵青,体育特写类组照一等奖。

 

 

  2009年是中国体育摄影师收获的一年,而这组《北京电视上的奥运会》更是“剑走偏锋”,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寻常人家、酒吧夜市中寻找奥运带给普通人生活的改变。

 

  2009年《柔道——血染赛场》,新华社吴晓凌,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

  《人民摄影报》曾给这幅照片一个定义:血滴使静态画面具备了好照片的很多内涵,小中见大,小中见情,具有不可名状的悲壮美,跪下的腿和支撑的手代表着力量,暗示着坚持坚强,缠绕白色绷带的手与血滴相映,隐含着失败,艰辛和挣扎等丰富的含义。

  皇冠状的血滴传达了“只要努力拼搏,失败者也是无冕的王者”这一奥运精神。照片把细节运用到了极致,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2013年《热身》,《浙江日报》储永志,体育动作类单幅二等奖。

  储永志2013年的获奖作品《热身》拍摄于嘉兴的一所少体校。

  “我是当专题来拍摄的,因为我之前在嘉兴供职,后来到浙江杭州上班。这个题材,我跟拍了有5年,到这所学校拍摄,算下来不下50次了吧。他们大多是农民工的孩子。”储永志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

  而在2015年的荷赛奖中,储永志凭借 《猴戏》获得 自然环境类一等奖。

 

  2013年《花样游泳》,《中国体育报》魏征,体育动作类单幅三等奖。

  获奖的这幅图片是伦敦奥运会的花样游泳比赛。作者魏征曾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说,这张作品或许更符合西方人的性格特征。

  “这张获奖的作品,或许是出于花样游泳运动一般主要是突出女性的阴柔之美,而我这张照片的瞬间,力量的爆发更为明显一些,与传统认知上有些不同,这或许是评委对她偏爱有加的原因”。

 

  2014年《杠上争夺战》,贾国荣,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

  这组照片展现了2013年全运会的体操运动员们在单杠、双杠及高低杠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贾国荣说自己用了别人很少用的600mm镜头,用减法拍摄运动员杠上争锋的局部特写,尽量去掉一切干扰画面的因素。

  “当时的照片有好几千张,选出上百张候选,再精选出一半,结果画面比较醒目了。”

 

  2014年《健身》,《南方都市报》陈坤荣,体育特写类组照二等奖。

  2013年4月10日,在一场春雨过后,市民在未干的沙滩上打排球。

 

  2015年《决赛》,《成都商报》鲍泰良,体育类单幅一等奖。

  世界杯决赛结束那一刻,所有的摄影记者专注的拍摄着德国队的喜悦和阿根廷球员失望的表情。

  只能在看台上的鲍泰良,眼神放在领取金球奖的梅西身上。梅西两次经过大力神杯,第一次没有看,第二次却盯着大力神杯看了一会。虽然面无表情,但是从梅西深邃的眼神中,所有人都能读出他心中的不甘和渴望。

分享到:
责任编辑:紫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