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情人节不只有巧克力

作者:章泽彤 · 2016-02-15 来源:凯风河南

情人节的前生“圣瓦伦丁节”

  1、情人节源于一个悲剧 

加纳的婚礼

  《世界图书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数据指出:“在公元200年时期,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一位名叫瓦伦丁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引起皇帝不满,结果被收监,据说瓦伦丁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

  2、情人节引争议被废 

牧神节

  《天主教百科全书》(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指出,公元496年,教宗圣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纪末叶废除了牧神节,把2月14日定为圣瓦伦丁日。1969年的典礼改革上,整理了一堆在史实上不确定是否真实存在的人物以后,圣瓦伦丁日就被废除了。现在天主教圣人历已经没有圣瓦伦丁日(St. Valentine's Day)。

  3、代表爱情和婚姻 

爱神丘比特

  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中世纪时,在英国和法国,通常认为2月14日是鸟交配的季节。如黑鸟、山鹑等,皆在2月间求偶。所以,人类也认为每年的2月14日是春天万物初生的佳日,代表着青春生命的开始,也仿效雀鸟于每年的2月14日选伴侣。

情人节不只是巧克力和鲜花

  1、跳舞是瑞典情人节情侣的必备 

瑞典公主婚礼

  在情人节当天,平日里展示舞蹈艺术魅力的舞蹈博物馆会上演一场充满柔情和动感的萨尔萨舞表演,到场的情侣们可以获得跟随专业拉丁舞演员一起跳舞的机会,通过舞蹈增进爱侣间的默契。

萨尔萨舞

  作为上世纪60年代传入、90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外来节日,情人节如今在瑞典已成为男女老少都要庆祝的节日。

  2、收礼是日本情人节男人的最爱 

日本婚礼

  虽然情人节并不是日本人发明的节日,但是近代流行起来的在情人节这天只送巧克力的习惯,却是从日本发起。他们在2月14日这天的情人节,多数都是女孩送给男孩巧克力,相反在这天男孩要是送给女孩巧克力的话,会变成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但现在不仅在情侣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上司同僚之间,送巧克力都成了习惯。也就是说,情人节是男人收礼的一天。

   3、木鞋是荷兰情人节求婚利器 

荷兰王妃婚礼

  木鞋是荷兰人必备的订婚礼品。在荷兰,婴儿出生后,父母要为小宝宝准备一双小木鞋,以表示作为荷兰人一生都要与木鞋为伴。荷兰男青年谈恋爱时,要设法悄悄量好女友的脚形与尺寸,亲手送她一双木鞋,刻上女友的姓名。结婚时,丈夫把木鞋作为爱情的信物送给妻子,并亲手为她穿上。

荷兰木鞋

  木鞋还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中馈赠亲朋好友的礼物,如果有人送你一双你刚好能穿的木鞋,那就意味着你是他最尊贵的朋友。

  4、韩国是情人节最多的国家 

韩国婚礼

  在韩国一年中有12个情人节,为世界之最,分别是:1月14日(日记情人节)、2月14日(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4月14日(黑色情人节)、5月14日(玫瑰情人节)、6月14日(亲亲情人节)、7月14日(银色情人节)、8月14日(绿色情人节)、9月14日(相片情人节)、10月14日(葡萄酒情人节)、11月14日(电影情人节)、12月14日(拥抱情人节)。

情人节在中国只是象征意义

  1、三月三 

周代婚礼

  ‘仲春季春上已情人节’在公元前的周代,农历三月初三被确定为国家法定的情人节,全国的青年男女都在当地参加聚会,互相寻找中意的对象,这个节日比公元270年2月14日古罗马的情人节要早1000多年。

壮族三月三歌会

  《诗经》《国风》《郑风·溱洧》里,说一位女子在三月三这一天,邀请一男子到溱洧水滨,参加一个热闹非凡的联欢盛会,他们在谈笑中相互戏谑,赠送鲜花(芍药),以示爱慕之情。

  2、元宵节 

宋代婚礼

  中国古代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这就为当时未婚男女的相识提供了交谊和沟通的机会。宋朝人陈嘉言《上元夜》诗中有两句写元宵节青年男女的活动很具体。诗云:连手窥潘掾,分头看洛神。

洛神赋

  这两句诗是说美女们群集河桥,偷窥“潘掾”,暗送秋波,男士们则分头行动,饱览“洛神”秀色,有的大饱眼福,有的期盼姻缘。所以,许多民俗专家认为,中国要兴个“情人节”的话,可说是非元宵节莫属。

  3、乞巧节 

汉代婚礼

  七夕节并非情人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如此看来,乞巧节确实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牛郎织女

  乞巧节实为女子的节日,而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当然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因此,传统社会中的七夕节主要是女子们表达美好愿望,乞巧、乞美、乞子、乞夫的重要时刻,并非今人口中言说的“情人节”。

结语

  正如英国斯图亚特·莫尔说的那样,公众参与了节日的意义制造,并赋予它以新的用途和理解,在这个程度上,公众的再制造比历史传统对节日的意义本身来得更为重要。对于情人节,中华文化体现出自信、兼容形态,并赋予本民族的文化特质。能从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精华,这种包容与吸纳,才让中华文化变得日益博大和深厚。

  综合资料来源网络。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