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创业创新“黄金时代”下的大学生创业者群像

作者:许畅 · 2015-10-21 来源:新华网

  10月19日至23日是中国首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从校园寝室到众创空间,从田间地头到繁华都市,从稚嫩想法到成功实践,在国家政策的驱动下,在全民创业浪潮的影响下,中国新一代大学生正以自己的创造力走进创业创新的“黄金时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掘金三板”联合创始人张智斐(左一)与其团队成员在展示他们的“掘金三板”APP(10月20日摄)。

  张智斐今年3月份开始创业,与同伴运行“掘金三板”项目,采用官网+APP+微信公众号+线下运营的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互联网+新三板市场”的新模式,建立新三板互联网社区、投资者关系管理和股权融资平台,成为一家新三板市场全面专业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如今,刚刚毕业不久的他和他的团队已拿下两轮融资,微信公众号粉丝超过6万人,“掘金三板”项目完成交易额2000万,收取融资费用50万。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东北大学“无线动作捕捉传感器”项目创始人龚佳乐(左)及其团队成员李琪(右)在投资洽谈会上展示“无线动作捕捉传感器”(10月19日摄)。

  龚佳乐是一名东北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他与他的团队自2011年开始研究“无线动作捕捉传感器”项目,目前产品已经成型并准备开始市场策划。他所研究的无线动捕传感系统可以捕捉物体运动和力学信息,精度很高,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技术优势明显。产品适用面较广,在娱乐制作、体育训练与生物工程、医疗、虚拟现实等多个方面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龚佳乐告诉记者,相比于传统的光学动捕设备,传感器捕捉成本低、精度高,对于计算机的负载很小,目前逐渐有取代光学动捕的趋势。此次他前来参加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也是想通过比赛展示,寻找到有意向的投资商,让自己的创业路走的更加顺畅。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采薇民绣”项目创始人刘玺(中)与其团队成员的合影(10月20日摄)。

  刘玺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今年4月份,她选择了学校创业孵化园内的“白族刺绣”项目进行创业。创业伊始,刘玺与4名同学共同凑了3万块钱作为启动资金,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发展,通过整合云南地区现有少数民族绣娘群体、沿袭传统刺绣工艺、利用现代互联网思维技术,打造了集绣娘招募、原材料收集、刺绣文化产品制作、物流贸易、民族文化宣传于一体的“互联网+非遗”的民族刺绣品牌。

  刘玺告诉记者,刚开始的时候确实很难,但她们却没有放弃,因为无论是刘玺还是团队成员都认为她们有这份责任和义务。如今,刘玺团队的“采薇民秀”已初具规模,有合作关系的绣娘已达数百人。

  “其实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单纯的想要让云南少数民族刺绣这门技艺流传下去。”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来自清华大学的黄博渊在展示“虚拟现实家装”项目的设备和效果(10月19日摄)。

  “装修光看效果图不过瘾?何不提前到您未来的新居中‘逛一逛’呢!”看似一句无法实现的玩笑话语,但通过黄博渊负责的“虚拟现实家装”项目,却让之变成了可能。

  黄博渊是一名清华大学数字设计专业的研三学生,他的“虚拟现实家装”项目是一套帮助设计师快速生成“虚拟现实”的软件和设备,并让体验者通过“VR眼镜”直接在1比1建模的三维空间内漫游。相比于传统通过三维建模、渲染效果图呈现出来的家装设计展示,“虚拟现实家装”更能让体验者直观的、全方位地仔细观察室内设计的每一处细节。

  黄博渊告诉记者,近年来“虚拟现实”相关产业发展迅猛,与之配套的各类产品也层出不穷,他的“虚拟现实家装”仅是在细分市场上的一个初步探索。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创始人李琛(左三)与其团队成员在展示其产品Unicorn A 40公斤级无人直升机(10月20日摄)。

  李琛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生,同时也是“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项目的创始人,其项目专注于工业级无人机的设计、研发、制造、集成、销售和服务,已拥有各类专利20余项,应用行业包括警用巡查、电力巡线、农林植保等,目前已获得3份订单,同时拥有多家合作意向单位。

  “Unicorn无人直升机系统”是本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之一,作为“冠军项目”的创始人,李琛认为他们只不过是比别人率先迈出了一步:“创业人身上那种敢于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的精神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10月20日,中山大学“智慧医疗”项目负责人朱鸣华(左三)与其团队成员合影。

  朱鸣华是中山大学的研一学生,同时也是“基于‘端、管、云’三核心的智慧医疗”项目的负责人。项目中“端、管、云”分别指其团队自主研发的医疗级别智能手环、管理平台(APP)和云计算处理中心,通过手环24小时监测患者身体各项指数,实时发送监测数据至后台云计算处理中心进行分析,若发现患者健康指数出现波动,则通过APP对患者进行提醒和预警,方便患者对身体健康状况实时关注。同时,实时记录监测数据也方便了去医院就诊时医生了解患者状况,有助于医生的诊治。

  朱鸣华告诉记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给予了她们机遇和勇气,她将会一直勇敢地走下去。“医疗与每个人都有关,希望我们的项目能够推动‘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民族医疗事业献一份微薄之力。”

  新华社记者许畅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