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童话式爱情总出岔子的5大原因

2015-07-15 来源:果壳网

  (elfluckee/译)年轻女性常常说,她们想要找到一个披着闪亮盔甲的“骑士”,成为婚礼上的“公主”。

 

  “从此以后,他们便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童话式的爱情结局,在许多人的恋爱观上留下了印记。图片来源:proprofs.com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很多女孩都会被灌输这样的想法:永恒的爱情和承诺看起来就像美妙的童话。父母的影响、电影、书籍,有时乃至时尚潮流都会进一步加深女孩们这样的条件反射(想想看童装里的公主裙,小皇冠发卡,还有最近翻拍的《灰姑娘》)。

  类似地,很多男孩则可能会被这样教导:一个“真正的男人”绝不会表现出他的脆弱,而且必须保护他的伴侣。于是,许多男性渐渐变得躲避爱情与承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就这样,“梦幻般”的爱情最终以许多女性对爱失望告终。

  千禧一代(注:20世纪80年代早期到千禧年左右出生的人)常常表示,如果找不到童话般的爱情,他们就绝不会安定下来,为一段长期的恋爱关系做出承诺。在一段关系中的不同阶段,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这样的爱情,但现实终究会出现在眼前。

  为什么这样的幻想实际上跟看上去不一样?这里列出了童话美梦经常导致婚姻和爱情不幸的5个原因:

  “公主”“骑士”的阴暗面

  对于一心想要被当成公主来对待的女性来说,恋爱的力量来自被男性珍视、被捧在手心里悉心照顾、呵护和爱惜。然而要获得这样的安全感,男性得能当“真命天子”。

  公主/骑士心态背后隐藏的阴暗面,被研究者称作“善意的性别偏见”——这意味着,相信“女性就应该被保护”的观点,实际上是在(有意或无意地)为性别不平等做辩护。公主该和带护盾的骑士在一起的想法,其实是假定女方柔弱到了需要男性保护的程度,其中也包括让男性为她做决定的心态。

  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在降低女性的地位。因为这意味着,在做关键决策,或是生活重大事项上,即使女性被“捧在手心”也不会被认真对待或信任。

  与“公主”不相称的自尊

  对想要成为梦幻中的公主的女性来说,发展和保留细腻柔弱的女性气质只有一个存在意义——让自己被爱慕。而对于担当“骑士”角色的男性,他作为恋爱伴侣的价值则仅仅体现在他保护“公主”的能力上。

  在现实生活中,过于强调柔弱气质,可能会牺牲自己的个人能力作为代价。研究表明,更关注恋爱目标的女性,会对数学和科学导向的职业表现出更少的兴趣。而和角色多样的女性相比,将全副精力用于恋爱关系而不在其他追求上体现价值的女性有着更低的自尊。

  和童话不符的现实

  此外,在以“女性因其柔弱特质而被保护珍惜”这样的童话念想为基础的婚姻中,双方在期望无法实现时会感到沮丧与失望。

  在许多对夫妇中,当男性不能实现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女性便会觉得挫败,仿佛生活也失去了希望。

  “骑士”爱的是女性特质

  对身处这种关系中的女性而言,恋爱中隐藏着这样的“共识”:女方将会比较被动,并会让伴侣来发号施令。

  无论是独立从事体现价值的工作,还是女性自己做决策,可能都不会得到男性的支持。在这种情形下,每一个重要的决定都仅仅由男性来做出。

  “公主”的代价

  当夫妻二人对他们的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时,付出代价的往往是女性。研究表明,抱持童话式爱情与婚姻观的女性,对二人关系的满意度往往较低;与受童话式婚姻观念影响较小的女性相比,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更可能有消极结果——包括抑郁。相反,对你的恋爱和/或伴侣持过度积极的感知,却与更高的关系满意度相关,甚至还能缓冲掉其他消极的恋爱状态。

  问题在于,积极地看待你的伴侣,与对彼此抱有无从满足的期待,是有区别的!在长期的共同生活里,硬将彼此置于死板的性别角色中会令人透不过气来。而让对方完全好好做自己的男女,不但情感上的亲密度会更高,并且在恋爱关系中的体会到的乐趣更多,也更率性。

 

  电影《天生杀人狂》中的亡命鸳鸯,便是一对积极对待对方的情侣。图片来源:《天生杀人狂》剧照

  为了你和你的伴侣,你需要清楚地意识到那些一成不变的童话故事的弊端。你可以和你的另一半开诚布公地谈谈你期待彼此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你对男方有什么期待,并了解一下他对此的想法与感受。然后,也找出他对女方的期待,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期待是否实际。这样的过程能够给人力量,为长期的个人成长和双方的改变敞开大门。(编辑:Calo)

  PS.:女生不一定非要当“公主”,也可以当“主公”;男生不一定非要做骑士,也可以做湖人。

  参考文献:Casad, Bettina J., Marissa M. Salazar, and Veronica Macina. "The Real Versus the Ideal Predicting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From Endorsement of Marriage Myths and Benevolent Sexism."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2014): 0361684314528304.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