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图片故事】深山里的老梆腔传承人

作者:孙长征 白少光 · 2015-07-14 来源:齐鲁网

 

  500年间,章丘黄露泉梆子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农闲期间他们经常走访在隔壁村落表演交流,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的洪流中失传50多年,濒临灭绝。(齐鲁网记者 孙长征 白少光 摄)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山东讴”,也叫“东路梆子”,与被称为老西路梆子的秦腔相对而言。章丘梆子是一种源于山西蒲州梆子和陕西秦腔的汉族戏曲剧种,明朝时随山西、河北移民传入济南章丘,在当地语言、风俗、章丘秧歌、民间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人们把这种变化了的梆子腔称为章丘梆子,而位于章丘市黄露泉村的黄露泉梆子便是章丘梆子的源泉之一。

 

  黄露泉村的85岁老梆腔传承人李遵忠集司鼓拉弦传唱与一身,从解放前就开始学习黄露泉老梆腔。李遵忠当年去过很多村落,每天最多能表演4、5场。

 

  黄露泉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去了城里打工赚钱,留下的的最年轻的都已经是60后了。老曲艺的传承需要新鲜血液,可村里的孩子也对老曲艺不太感兴趣。

 

  虽然如今大兴流行音乐,老曲艺已经逐渐“落伍”。可是只要有锣鼓响起来,便会吸引大量村民观看。

 

  65岁的李斗芝如今是黄露泉老梆腔传承人的主力。

 

  李斗芝如今是黄露泉老梆腔传承人的主力。主唱青衣、须生、小生等行当,在戏曲中,唱念做打继承也比较全面。

 

  65岁的他不仅是传承人,也是村干部,画上浓妆也是《天仙配》里的仙女。

 

  这些老物件最年轻的都有50多年了,有的能达到上百年的历史。

 

  85岁的李遵忠是现在唯一一位对黄露泉老梆腔掌握全面的传承人。为了挖掘与传承,一有时间李遵忠的50后徒弟们就来到师傅家切磋技艺,记录整理剧本。

 

  这两年由85岁的李遵忠整理,60多岁的李斗芝记录还原了《天仙配》等剧本。

 

  老人家听说他的“老梆腔”已经申请了济南市的非遗保护项目,激动下得了脑血栓。85岁的他从年轻时就喜欢上了“老梆腔”,也因为老梆腔结识了现在陪伴他60多年的老伴。

 

  李遵忠有四块地,却分布在三座山上。老人家指着家对面的两座山说道:“看到对面山顶上的松树了么,我在那个地方有块地,每天都要爬山去种地。”

 

  因为黄露泉村地属山区,庄稼都是种在山上。为了生活,老人家每天都要去种地,每天早晨带上干粮和水就上山了,到傍晚才能回来,由于每天爬山,老人家的身体锻炼的格外硬朗。这两年村里来了新书记,搞起了美丽乡村旅游等项目。

 

  一有时间,85岁的李遵忠与65岁的徒弟便会在村里的活动室交流切磋技艺。

 

  记者临走时,老人却陷入了沉思,毕竟85岁的他也想亲自看到一生所爱的老梆腔发扬光大。

分享到:
责任编辑:小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