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国际劳动节--盘点最具影响力的全国十大劳模

作者:天颜 · 2015-04-29 来源:凯风上海

http://pic13.nipic.com/20110309/5586095_161025120328_2.jpg 

  导语:

   劳动是一种奉献,更是一种分享,分享劳动,也就是分享快乐,分享幸福,分享累累果实。从一个人对劳动的看法中,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劳模。

http://s7.sinaimg.cn/middle/603d862dta223c3ece1d6&690 

普通劳动者的榜样——徐虎

  全国劳动模范徐虎,在水电修理工的平凡岗位上,长期积极主动地为居民排忧解难,用“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雷锋之歌。

  作为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的水电修理工,徐虎发现居民下班以后正是用水用电高峰,也是故障高发时间,而水电修理工也已下班休息这一问题,于1985年在他管辖的地区率先挂出三只醒目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每天晚上19时准时开箱,并立即投入修理。

  从此,晚上19时,成了徐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时间概念。10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冰冻严寒,还是烈日炎炎或节假日,徐虎总会准时背上工具包,骑上他的那辆旧自行车,直奔这三个报修箱,然后按着报修单上的地址,走了一家又一家。

  10多年中,他从未失信过他的用户。十年辛苦不寻常,徐虎累计开箱服务3700多天,共花费7400多个小时,为居民解决夜间水电急修项目2100多个,他被群众誉为“晚上19点钟的太阳”。

  徐虎爱岗敬业,十年如一日义务为居民服务,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他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被上海市委、市政府评为“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徐虎,为千千万万新时代的普通劳动者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http://res.img.ifeng.com/2011/0302/xes_117e9cef1b6cbfaa9a7bb5870bfcacfa.jpg

人民英模——申纪兰

  申纪兰1929年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西沟村“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为了让全村人吃饱肚子, 1951年申纪兰挑起了合作社副社长的担子,她不仅会劳动,而且有想法。她带领同村妇女下地,还为她们争取到了和男劳力一样的工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此后,“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1953年,申纪兰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她是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至十一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已经连续57年出现在全国人大会场。

  几十年来,申纪兰对群众普遍关心的“三农”、教育、惩治腐败等问题都提出过建议和议案。她说:“下至农村上至国家大事,我都要举手,要不说句公道话,还叫什么人大代表?” 今年的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了搞山区水利建设的议案,“水利修好了就能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就能过上富裕日子”。申纪兰一生扎根农村,她说:“我是农民代表,我要为农民代言,我要了解他们的要求愿望,反映他们的困难和心声。” 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在解放中获得尊严——申纪兰在向全中国人传递着一个信号——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好好劳动,就能得到社会足够的尊重。

http://image.szonline.net/uploadfile/film/2012/9/27/20120927112424_68485.jpg 

农村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吴仁宝

   “老百姓幸福是我最大的满足”,这是华西村的老党员吴仁宝既朴实又经典的一句话。一位普通的农村干部,能将自己的幸福与百姓的幸福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样的胸怀是每一个党员干部所应该拥有的。

  吴仁宝30多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成功地把昔日偏僻落后的穷华西建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华西。

  1961年吴仁宝担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工作时,就立志要改变华西村贫穷落后的面貌。1964年,他和村里其他领导一起制定了华西村15年发展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了家家有余钱、户户住新房的“幸福村”。

  改革开放使吴仁宝如虎添翼,他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调整经济结构,走出一条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他们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多个企业,全村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通过专业承包形成了较大的养殖规模。工副业的崛起为现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的稳定又促进了工业的发展,吴仁宝使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华西村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众多乡村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华西村30多年的“老当家”,吴仁宝清正廉洁,坚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

http://s14.sinaimg.cn/middle/603d862dt769d2e0e5d8d&690 

全国著名“抓斗大王”——包起帆

  被誉为“抓斗大王”的上海港务局南浦港务公司工程师包起帆,数十年来本着“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精神,与其他同志一起,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18岁那年,包起帆进上海港当了一名装卸工,从此踏上了坎坷的发明创造之路。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包起帆如饥似渴地自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的理论和计算之中,脑海浮沉着各种数据、原理和构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尝遍失败、艰辛和磨难,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终于创造出木材抓斗。这项革新填补了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的一项空白。

  之后,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30多年间,他以主人翁精神,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先后完成了70多项革新发明,其中8项获国家专利,9项获国际发明金奖。他还把自己和同事发明创造的新型抓斗、工索具技术等推广到全国数百个港口和冶金、矿山、建筑、林场等单位,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艰辛的劳动和突出的贡献,给他带来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http://s6.sinaimg.cn/middle/603d862dta223cee481b5&69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

http://s9.sinaimg.cn/middle/603d862dta223d22bae88&690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长期甘当无名英雄,把自己的青春之光融进了中国核防御力量的“铁脊梁”之中。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带着当时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涉洋归来报效祖国。50年代末,邓稼先从物理学讲坛上“消失”了,他的身影闪现在核武器研制的基层第一线:在北京郊外的高粱地里参加研究所的兴建,在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土路上颠簸,在云遮雾罩的山区指挥着原子弹、氢弹的研制。邓稼先为我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立下了卓越的功勋。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以及“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6年,积劳成疾的邓稼先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他28年的秘密经历才得以披露,“两弹元勋”的美名才开始传扬。  

http://acftu.people.com.cn/mediafile/201106/28/P201106280852293147245852.jpg

新中国石油战线的铁人——王进喜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发现大庆油田,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随即在大庆展开。王进喜从西北的玉门油田率领1205钻井队赶来,加入了这场石油大会战。

  一到大庆,呈现在王进喜面前的是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但王进喜和他的同事下定决心:有天大的困难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

  在困难面前,王进喜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把钻井设备运到工地,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苦干5天5夜,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在随后的10个月里,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和1202钻井队,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双双达到了年进尺10万米的奇迹。

  在那些日子里,王进喜身患重病也顾不得到医院去看;钻井砸伤了脚,他拄着双拐指挥;油井发生井喷,他奋不顾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重晶石粉,被人们誉为“铁人”。

  在大庆油田工作的10年中,王进喜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王进喜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

 http://upload.northnews.cn/2014/0501/thumb_940__1398914539714.jpg 

纺织战线的一面旗——赵梦桃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这就是30多年来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陕西西北国棉一厂。1952年5月,在学习“**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5分钟,可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赵梦桃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让一个伙伴儿掉队!”在她的影响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从1952年到1959年7年中,她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的先进纪录,还帮助12名同志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1959年,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1963年,赵梦桃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一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辉。1980年,这个小组被国家经委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http://s13.sinaimg.cn/middle/603d862dta223d94e9aec&690 

真正纯洁的人——时传祥 

  时传祥,五六十年代北京市崇文区粪便清除工人。他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并因此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等光荣称号。

  出生在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大胡庄的时传祥,15岁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从此在粪霸手下干了20年,受尽了欺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阳光照耀着掏粪工人的生活,也照亮了时传祥的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为首都的干净美丽作出贡献。就这样,建国后的十七八年里,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无冬无夏、挨家挨户地为首都群众掏粪扫污。在那些年里,他几乎放弃了节假日休息,有时间就到处走走看看,问问闻闻。哪里该掏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他一勺一勺地挖,一罐一罐地提,一桶一桶地背,每天掏粪背粪5吨多,背粪的右肩磨出了老茧。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曾亲切接见时传祥。刘少奇还对时传祥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http://s15.sinaimg.cn/middle/603d862dta223dbf1814e&690 

工业战线的老英雄——孟泰

  孟泰是新中国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他的事迹为新中国数代人传颂。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东北人民开始进入大规模经济恢复和建设的新时期。这年冬天,孟泰带领全家跟随解放军从通化铁厂回到曾经工作过的鞍山钢铁厂。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破坏,鞍钢只剩下一个空壳。望着千疮百孔、七歪八扭的高炉群,孟泰心痛不已,暗下决心要为国家分忧解难。

  从此,无论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孟泰总是奔波在十里厂区。他冒着严寒,刨冻雪抠备件,迎着臭气,扒废铁堆找原材料。手碰伤了不喊疼,脚冻破了不叫苦。每天泥一把、油一身、汗一脸,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一件件备品。在他的带动下,全厂工人都行动了起来,在短短的数月内,回收了上千种材料,捡回上万个零备件。这些“宝贝疙瘩”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孟泰仓库”,并为恢复生产起了重要的作用。

  1964年,孟泰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走上领导岗位后,他依然朴实无华,朴素如初,坚持不脱离群众,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其间,他搞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发明,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英雄孟泰”。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分享到:
责任编辑: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