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探访“黑户”的生活

2015-04-13

 

  社会中一些“黑户”,由于没有户口而隐藏在社会的角落,人生境遇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们没法去银行存钱、没法旅行、没法考学、没法打工,甚至不能合法结婚,每日如同影子般活着。

 

  近日,有一位叫“逆宽路人”的网友,通过微博私信的方式向记者求助。他叫李立国,生活在厦门一条嘈杂的小巷中。17年前跟别人到南方打工流浪后就再也没联系上父母和家人,他没有户籍记录,也没有任何身份证件,回家之路变得异常艰辛。

 

  李立国是在家里被接生的,始终没有上过户口,幼时父母乞讨为生,辗转过哈尔滨多个住处。父亲脾气暴躁,他离家出走,扒着火车来南方,流浪过数十个城市。

 

  因为没有户口,李立国小学三年级被开除前已经读了5所学校。他说自己不喜欢文盲,于是通过《新华字典》认字,通读过雨果的《悲惨世界》、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等书籍,通过微博、微信认知世界,但他一直在问“我是谁”。

 

  站在李立国住处的小巷狭窄处,展开双臂,指尖可以触碰到两侧的墙壁。抬起头,电线凌乱地交织着,他的屋子大约有10平方米,阴暗潮湿,一张半米高的折叠小桌是他唯一花钱买来的家具。他借用邻居的WI-FI网购过五件上衣和三条裤子,这也是他的全部行头。

 

  李立国最初的10年,靠捡拾垃圾漂泊过数十个城市,直到2010年在别人担保下得到了一份临时的工作。他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是最好的境遇,尽管无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但没得选择。他不用攒钱,因为办不了银行卡现金太容易丢。因为怕查暂住证,他较晚才能回到出租屋。

 

  李立国想在父母有生之年找到他们、尽尽孝,但没有户籍记录,没有身份证件,就没办法买火车票,也就难以回到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算太遥远的家乡。他前后去过派出所、公安分局、厦门市救助站、火车站,但是都没能给他一个答复。

 

  一次次重复着不愿提及的过去,每次求助后李立国都会说声谢谢,但这并没有帮他解决问题。李立国最终决定以长途汽车、自行车、步行加露宿的方式,找回到3000公里外的老家,无论多难。

 

  李立国的境遇让我们再一次正视“黑户”问题,根据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在2010年至少有1300余万人没有户口。2015年黑户的总量可能要远超过这个规模,由于没有正式身份,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只能隐藏在社会的角落,连出行都不可能。

 

  “超生不能上户口”是导致黑户问题的最主要成因。在广东惠州惠东海域南门海一侧,常年东倒西歪地伫立着十多处低矮的棚户,张承柱一家就住在这里,家中6个孩子,只有老大老二有户口,剩下四个都是“黑户”。他们一直寄居在别人的土地,想念着家乡。

 

  和很多人不同,黑瘦的张承柱并不惧怕台风季节,因为风浪越大就意味着打上沙滩的白色垃圾越多,这可以让以捡垃圾为生的一家人获得更多的收入。老三张钰贵今年11岁,个子比同龄人矮小。她每天都会赤着脚打水煮饭,照看年幼的弟弟。

 

  老大和老二有户口,现在已经逃离,尚小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兴许还感受不到人世的苍凉,他们就像植物一样,完全没来由或哭或笑地自由生长。未来对他们来说依旧渺茫,或许某天得到帮助过着正常人的生活,或许只能勇敢的扬起面颊迎着阳光和雨水。

 

  在调查中,排名第二导致“黑户”的原因是“很多居民不知道有户口登记”的规定,而且一些边远山区的居民并不会主动登记户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云南“长坡脚村”的村民,一纸户籍将他们屏蔽于时代之外。

 

  他们没法去银行存钱,没法旅行,没法考学、没法打工,甚至不能合法结婚,大部分住的都是茅草房,厨房和关牛的牛圈是共用的,晚上关牛,白天把牛赶上山后做做饭。村民杨春明说他最怕听见的问题就是“你是谁?”

 

  当地政府已试图扶持这个被遗忘了的人群的贫困生活,媒体报道后,云南红河宣传部部长伍皓表示,红河已经在开始研究解决的黑户社保的问题了。但户籍,仍将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这个庞大人群,禁锢于云南西南的偏僻山坳里。

 

  调查显示产生“黑户”第三个原因是户籍档案迁移过程中户口发生了丢失或无法接续。山东济南的赵玉增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一度“隐居”在一片河间树林里。赵玉增的户口落在继父名下,后来母亲和继父相继去世。继父户口被注销时,他的户口也被注销了。

 

  赵玉增年轻时无依无靠,又没有户口,无奈下便决定离开家乡,他替别人收过麦子,在城里干过苦力,甚至曾经跑到东北,平日里很少与外人打交道。喝的水是河里的浑水,吃的馒头是别人丢弃的变质馒头,62岁的他在过去35年一直没有户口。

 

  不过幸运的是,记者报道后,经过调查户籍管理部门落实了赵玉增的身份,并为其办理了户口本、身份证。 当民警要给他拍摄身份证上的照片时,他的双眼变得湿润了一些。他说:“我还没张照片,身份证上的照片算是第一张。35年没正经当人,现在终于梦想成真了。”

 

  追寻黑户的历史背景,在于制度设计的漏洞和不规范的基层执法。户籍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管理人口,然而“黑户”的存在却可能给社会管理带来各种问题。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