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俄前副总理中枪死 盘点国外被刺杀的领导人

作者:露水安娜 · 2015-03-03 来源:凯风四川 原创

  3月1日的莫斯科市中心,原本应是俄罗斯反对派举行反战游行的日子。而反对派领导人,前副总理涅姆佐夫,已于原计划的两天前,被四发子弹夺取生命。对于涅姆佐夫的死,俄罗斯调查委员会表示这起谋杀案系“精心策划”。

  目前,俄罗斯调查委员会已经梳理出案件多种可能的作案动机并展开调查。委员会认为,涅姆佐夫有可能是“为达政治目的而不择手段之人的牺牲品”,也有可能因私人恩怨遭到枪杀。而俄媒体方面却将目光聚焦到与其通行的年轻乌克兰模特女伴身上。

  同时,案件是否牵涉乌克兰国内局势以及与宗教极端势力有关联也在调查人员的调查范围之内。

   

  俄反对派举行追悼游行

  独裁者的终结——尤利乌斯·恺撒

  恺撒,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传闻凯撒终将独裁,使得反对凯撒一派尤为恐惧。

  于是在在公元前44年三月15日,参与密谋的多名元老,将其包围掏出匕首刺向凯撒,凯撒被刺中23刀(其中仅有一处是致命伤),倒在了庞培的塑像下气绝身亡。恺撒死后,其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凯撒被刺杀的场景

  美国人的遗憾——亚伯拉罕·林肯

  亚伯拉罕·林肯,第16任美国总统,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任期内爆发了美国著名的南北战争,最大的贡献在于废除了南方各州的奴隶制度。

  内战刚刚结束,由于林肯卓越功绩,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然而,还没等林肯把他的战后政策付诸实施,悲剧发生了。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看喜剧时,遭枪击遇刺,因抢救不及时,于15日身亡。凶手,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只是一个同情南方的精神错乱的演员。

   

  林肯遇刺

  种族和平的先驱——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因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获得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

  金的一生反对和阻挠的利益阶层众多,使得金受到无数次恐吓,曾十次被人以各种各样方式监禁,三次入狱,三次被行刺,第一次被精神病人捅了一刀,第二次在教堂被扔进了炸弹。第三次于1968年4月4日晚,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洛林汽车旅店遭暗杀身亡,终年39岁。

   

  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真凶猜测最多——约翰·肯尼迪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拉杰德?肯尼迪在乘坐敞篷车驶过得克萨斯州拉达斯市的迪利广场时,遭枪击身亡。如今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对于真凶是谁,世人仍未达成共识。

  迄今为止,肯尼迪遇刺案仍是美国历史上被人们谈论最多、猜测最多的案件之一,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关于此案的阴谋论猜想,“黑帮复仇”说、“中情局自保”说、时任“副总统谋害“说、“父害子说”等等众说纷纭。

   

  肯尼迪遇刺的最后时刻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倡导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他一生中曾16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时年79岁。

  在后来的审判中,南度蓝姆·高德西自称:“在我开枪前,我真心祝福他(甘地)并当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甘地遗体火葬

  俄罗斯改革的损失——亚历山大二世

  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历史上与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齐名的皇帝,在任期间主要贡献下诏废除了农奴制,主持多项政治改革。

  然而亚历山大二世对俄国的革命运动无情镇压,致使革命团体活动不断增多。革命者对其恨之入骨。1881年3月1日,埋伏在冬宫拐角的民意党刺客将炸弹投向沙皇马车,由于车是防弹的只炸伤了马腿。亚历山大二世从马车里出来,这时遭到第二名刺客的袭击,一颗炸弹飞来,沙皇倒在血泊中,暗杀的场面十分惨烈。

  亚历山大二世的遇刺打断了俄罗斯的改革进程,此后俄罗斯帝国基本上丧失了进行政治改革的历史机遇。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惨烈场面

  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弗朗茨·斐迪南大公

  1914年与其庶妻“霍恩贝格女公爵苏菲”视察时为奥匈帝国波黑省的首府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身亡。一个名为“黑手”的塞尔维亚激进组织招纳了几名年轻的“男学生”杀手。一名名为普林斯普的19岁青年,跑到大公的车前,连开两枪,杀死和王储和他的妻子。根据奥地利刑法典,未成年不能被处决。于是指控的罪名变成了叛国罪,因为叛国罪的从犯也可以被判处死刑。

  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战导火线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

  无论历史和后人对政客的评价如何,维护了一方的利益便要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回顾历史上遇刺而亡的领导人,我们知道在权利与历史对错的周旋中,总会有人牺牲生命,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里程碑上刻下永不磨灭的碑文。

分享到:
责任编辑:川君 宜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