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赵本山曾经最接地气的十部春晚小品

作者:右右 · 2015-02-02 来源:凯风北京

  2014年底,作为中国电视小品领军人物的赵本山,不断被负面新闻缠身,尤其是在每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上,赵本山上与不上,已经成为比春晚更重要的话题。不管被舆论抨击的赵本山将何去何从,但我们仍要感谢他曾经带给我们的阵阵快乐。

  从1990年到2014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共演出了小品21部,除去偶尔缺席的几年,基本上算得上每年一部了。在这21部赵式春晚小品中,题材多样,笑料不断,但是仔细挖掘这些小品的内涵,你会发觉近年的本山大叔在小品创作和演出上,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就是逐渐变得重笑料而轻内涵。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接“地气”了。这种不接“地气”的作品在他的电视剧《乡村爱情》系列中,反映得更加明显。比如观看他的这个电视剧系列,你会发现,如果砍掉刘能和赵四、刘能和谢广昆那些插科打诨式的斗嘴笑料情节,你很难再对其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不过,赵本山能在其成名的根基——春晚的舞台上获得巨大的成功和老百姓的支持,靠的正是曾经一些很接“地气”的春晚小品。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看法,就为大家梳理一下赵本山曾经最接地气的十部春晚小品。

  第一部:《三鞭子》,时间:1996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范伟、李海

   

  这部作品是赵本山迄今为止在春晚舞台上反映现实性上最为深刻、当时最接 “地气”的一部小品,编剧是老搭档何庆魁。小品通过下乡暗访的县长小车陷入泥潭,赵本山扮演的老农民在言语之间对范伟扮演的县长司机的言语讽刺,以及回忆过去老百姓对八路军炮车和现在官员小车不同态度的对比,深刻的反映了当时官员脱离群众,腐败、官僚之风不断盛行而引起老百姓不满的社会现实。小品以一条农村泥泞小路为着眼点,刻画了石县长这样一个正面人物,但实际上这在崇尚高大上的春晚舞台上并不为过,因为这样的干部形象不也正是当时的老百姓内心所极其渴望的吗?而人、驴对比、朴实的老农民与官僚气息极重的县长司机之间的言语反差与误会,也产生了极大的笑果,让人捧腹大笑,确为佳作。

   第二部:《相亲》,时间:1990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黄晓娟

   

  这是本山大叔初登春晚舞台的开篇之作,小品聚焦老年人婚姻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演出中,赵本山蔫坏、善于自嘲,与黄晓娟正儿八经、贤妻良母式的演出风格形成极大反差,笑料频出。而小品中,双方儿女巧妙安排以创造两位老人相识、相遇的情节,实际上也暗含了编剧和演出者的一种内在呼吁。因为直至今天,由于牵涉到诸多利益纠葛,仍然还是有很多子女对单身老年父母再次走入婚姻持反对或不支持态度的。该部小品直面这一现实问题,引人共鸣,再加上赵本山独特的演绎风格,至此让本山大叔在春晚舞台上一炮而红,直至今天。其实,紧接这一部,赵本山1992年的春晚小品《我想有个家》,也只是深化了不同人群的婚姻这一主题,将聚焦点放在寡居女人和未婚老单身汉的婚姻问题上,同样也比较接“地气”。

  第三部:《拜年》,时间:1998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这部小品,让赵本山再次回到反映和讽刺现实和官场之路上来。小品结合当时农村大搞搞养殖承包的社会现实,描写了赵本山和高秀敏扮演的农民夫妻在通过养甲鱼致富后,一心一意想继续承包,但又怕乡长小舅子利用私人关系夺走这一机会,而拎着甲鱼上乡长家走“后门”,探口风的故事。在这中间,通过赵本山和高秀敏扮演的农民夫妻在范伟扮演的乡长面前极力讨好、拍马屁,在“误会”范乡长位置不保后又对其颐指气使的前后反差,极大的讽刺了一些人势力、见风使舵的反面形象,也反映了当时农村一些人利用关系搞特权、走门路的现象,比较符合当时的现实。

  第四部:《牛大叔提干》,时间:1995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范伟、张玉屏

   

  这部小品早于《拜年》,是赵本山第一次和范伟合作。小品描写赵本山饰演的农民牛二镑为给学校窗户安装玻璃,而拿着乡长批条去找某公司马经理,结果马经理生病住院而被其秘书(范伟饰演)现场安排假扮马经理接待客人的故事。小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官员不重视教育、利用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对其社会腐败现象进行了讽刺。小品中,赵本山背身指着一桌菜使用手语的镜头,充分体现了其深厚的表演内功。而且小品中,赵本山手拿线串着的甲鱼蛋,说:“扯淡,扯淡,是不搁这来的呢?”更是其经典台词。

  第五部:《老拜年》,时间:1993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阎淑萍等

   

  这是一部知名度和传播度都不如赵本山其他小品的春晚作品,但是也反映了比较深刻的社会问题。小品讲述了赵本山饰演的“副科级”二人转演员在剧团改革中因待岗而无事可做,只好去找自己以前的徒弟帮忙张罗工作的故事。当时正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第二年,市场经济大潮滚滚而来,一些事业单位因经营不景气而导致员工待岗或下岗。在这中间,赵本山把主人公作为一个文化人和师傅,却只能向发达的徒弟要活干的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尴尬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在最后,第三个女徒弟拿着一纸合同,让赵当其歌舞团艺术指导并出国演出的情节,化解了这一困境。考虑到春晚舞台的特殊性,这一安排也合情合理。但是在当时的现实中,下岗或待岗的师傅是否真的有这么好的运气,就另当别论了。

  第六部:《钟点工》,时间:2000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宋丹丹

   

  这是一部赵本山和宋丹丹合作的聚焦于老年人业余生活问题的小品,估计当时跳广场舞的大妈还没有现在这么多,伴奏神曲《小苹果》也还没有产生。考虑到该作品的产生背景是2000年的世纪之交,所以这样一部反映老年人业余生活的作品在当时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到如今的现实意义也很强。该小品的情节非常简单,这里就不赘言,不过宋丹丹的老人装依然大体延续了前一年大火的白云造型,两人的表演也显得驾轻就熟。就小品的主体而言,显然是告诉我们,老年人最需要的是陪伴和相互之间的关心,不过这个问题到现在也似乎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常回家看看》也只能当歌曲来唱。

  第七部:《送水工》,时间:2004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范伟、高秀敏

   

  赵本山这部春晚小品基本上是打了一个温情牌,演出阵容还是铁三角。小品故事情节简单,但仍然有较强的现实基础。它讲述一个单身母亲含辛茹苦的把儿子抚养成人直至出国留学,而为了让儿子在国外放心,母亲之前编了个谎,说自己找了个老伴,而为了让归国的儿子不看出破绽,只好拉老赵饰演的送水工当儿子临时后爸了。看得出,为了增加小品剧情张力,编剧煞费苦心,设置了儿子在国外研究三千年前的木乃伊这样的情节,以增加老赵饰演的临时父亲内心的害怕感,一系列笑料就此激发而出。小品最后还通过赵本山之口说出了一段煽情台词。总的来说,就是结合现实,告诉观众父母养育子女很辛苦,很不易,子女要懂得珍惜和感恩,正所谓“且行且珍惜”吧。

  第八部:《火炬手》,时间:2008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宋丹丹、刘流

   

  赵本山2008年的这部春晚小品,很多人认为是应景之作,不太好笑。但是,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2008年对于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最大的事情就是人类最宏大的体育赛事在中国北京的举办,所以在春晚的小品中反映这一情节,实际上也并不为过。而且客观公正的说,在命题作文的前提下,赵本山和宋丹丹在这部小品里已经算是发挥的很不错了。虽然智力抢答的形式已经比较老套,但是有赵、宋两人前期的黑土、白云形象做铺垫,在这部春晚小品中,两人再一边答题一边相互挤兑,也不算太出格。当黑土举着火炬,颤颤巍巍的说:“2008,北京奥运,好!”时,多多少少还是能打动不少人内心的。

  第九部:《功夫》,时间:2005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范伟等

   

  作为传播度最高的几部赵式春晚小品之一,《功夫》放在第九,可能有人会觉得不公正。实际上作为《卖拐》、《卖车》的终结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其中,赵本山的小品创作已经有了逐渐脱离大众生活、抖包袱多过反映社会现实的倾向。诚然,我们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范厨师这种脑子不太好使的个别人,但是毕竟不能说他是代表大多数。也许有人说,喜剧就是要夸大,不过夸大也应该立足于现实生活基础。好在现在的社会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人心不古,骗子也好比是割过的韭菜一茬又一茬。因此在骗子骗术层出不穷的情况下,这种大忽悠的产生,我们也不能说它没有成长的现实土壤!

  第十部:《昨天、今天、明天》,时间:1999年央视春晚,出演: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

   

  这部知名度相当高的春晚小品,不仅是展现了一把崔永元的幽默细胞,而且塑造了两个极其喜剧化的农民形象——黑土和白云。在改革开放近20年后,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这个小品告诉我们似乎应该重新审视一下我们脑海中的农民形象了。因为他们不再只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闭塞形象了,国家大事、娱乐人物、甚至小崔的失眠症,作为农民的白云、黑土都了解的一清二楚。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我们当代农民形象的崭新写照。甚至可以展望的是,告别了落后的过去,我们的农民在将来会比黑土白云更时髦。所以,《昨天、今天、明天》,说他能接“地气”也是有道理的。

  总之,我们不知道赵本山在未来还将创作出什么样的文艺作品,但是借着回顾其春晚小品的机会,我们是希望他将来的作品能越来越接地气,而不只是为了迎合市场而越来越庸俗肤浅。

分享到:
责任编辑: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