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草根英雄”时代:平凡的人带给我们最多感动

作者:任勇 · 2014-10-05 来源:新华网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在工作中(2010年8月29日摄)。先后为“希望工程”、困难职工和灾区群众捐款10多万元,资助贫困生180多名,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20多年来累计无偿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近10倍……被人们誉为新时期的“雷锋传人”。新华社记者 任勇 摄

  怎么评价我们今天的时代?很多人说,越来越功利、浮躁、冷漠;也有人很多说,奋斗、创新、张扬个性……无论面对什么,似乎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的众说纷纭,好坏不一,多样多元。

  但近几年来,来自民间、来自群众自发授予一大批“最美”的人风起云涌,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孝心少年、最美战士……

  这些“草根”英雄的事迹得到空前广泛的传诵和全社会一致赞誉,他们成为新时期一道最亮丽的时代色彩,带给中国人一次又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温暖。

  “雷锋”“焦裕禄”在当代

  “郭明义欠孙秀英同志1200元,于2008年7月12日偿还,不还离婚。”从箱底翻出来的这张玩笑式的“欠条”,让郭明义的妻子孙秀英哭笑不得。钱至今未“还”,夫妻俩当然也还甜甜蜜蜜地在一起,甜蜜得让孙秀英几乎忘记了自己对丈夫唯一的一次发火。

  2008年初,给自己资助的孩子们汇去新学期的助学款后,郭明义又在“希望工程”的名单上发现了几个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他舍不得放弃,却又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只好向同事借了1200元。

  “咱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的事,你这是逞哪门子的能啊?”性格向来温婉的孙秀英,第一次劈头盖脸地批评了郭明义一顿,随后便把这借来的钱还上了。于是便有了郭明义写给孙秀英的那张欠条。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公路管理员郭明义勤勉敬业了一辈子。他的心容得了人生之路的起伏跌宕,唯独盛不下他人的辛酸。他常年穿打着补丁的工作服,却整天不是给这个送衣物,就是给那个捐钱。小到帽子、水壶,大到自行车、电视机。他帮助身边的工友不算,还资助了180多名贫困学生。

  别人叫他“雷锋传人”,那也是他最骄傲的名字。看似细细密密的琐屑小事,郭明义就这么不计报酬、不问回馈、一件接着一件,做了一辈子。“你觉得吃龙虾是享受,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享受。各有各的乐趣。”郭明义说。

  在滇西大山,一个破旧的窝棚里,留下了树棍拼成的床铺,石头垒起的火塘,床上放着草帽,床边竖着锄头……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以前就住在这个窝棚里,这是他在山上的家。窝棚所在的大亮山,昔日一片荒凉,而今森林莽莽。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退休后的杨善洲放弃了进城养老的生活,组建了国营大亮山林场,跟工人一起背起行李铁锅,一下子钻进了荒草丛生的大亮山,住进了大山深处的黄泥沟,一干便是20多年,直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杨善洲曾说过:“有些人说我老了还这么苦、这么累,肯定是在里面有股份,将来有几千万收入我可能有几百万。这样讲是他们误解了。我从来不是为了钱。我是为人民办事、自找苦吃!”

 

  这是河北省沧县蹬行“支教三轮车”的白芳礼老人生前的资料照片。白芳礼老人74岁时开始辛苦地蹬三轮,赚取微薄的报酬,捐给贫困学生。近20年间他前后捐了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新华社发

  “数十年如一日”无悔付出

  2012年2月3日,在第十届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前所未有地对一个老人表示了特别致敬。老人名叫白方礼,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普通中国农民。1987年,已经74岁的他决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帮助贫困的孩子实现上学的梦想。

  这一蹬就是十多年,白方礼前后捐出35万元善款,资助300多名学生,直到他93岁逝世。与他对孩子的慷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对自己的极度“小气”。为了在车站前拉活方便,白方礼搭了个3平方米的小铁皮棚子居住。夏天酷暑难耐,冬天滴水成冰,他就在里面住了整整5年。他每天的午饭总是两个馒头一碗白开水。去世时,白方礼私人账户存款为零。

  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温暖留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泪流满面。

  与白方礼一样日复一日默默付出的,还有一个名叫胡佩兰的98岁老人,2014年1月22日,留下了最后一句话“病人看完了,回家吧”后阖然长逝。

  这位退休后坚持坐诊20多年的老医生,每周上班6天。坐着轮椅来上班,每天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回家。她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100元。她生活节俭却常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挣的钱不多,却大都捐给了希望小学。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患者说胡佩兰是医者仁心,是济世良药,胡佩兰说她自己就是“给每一位病人看好病”而已。

 

  这是张丽莉和她的学生在中央电视台教师节晚会录制现场(2012年9月4日摄)。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在2012年5月8日的一次交通事故中,她为救学生而受重伤,致使双腿截肢。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见义勇为铸成“刹那永恒”

  2011年7月一个午后,杭州市民吴菊萍看到有个孩子从10层高的楼上掉了下来。几乎是下意识的,她张开双臂接住了她。孩子幸运地获救了,她的手臂却骨折三截。有人后来测算,吴菊萍在那个瞬间所承受的冲击力为335.4公斤。

  2012年5月的一个下午,杭州客运司机吴斌正和往常一样,开着满载乘客的客车行驶在高速上,突然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他强忍着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乘客安全疏散及报警,但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

  这是两个有些不可思议的真实故事。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最普通的人,却在那一瞬间完成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壮举。

  都说下定决心见义勇为只需要几秒钟,甚至只是本能反应,但这几秒钟和本能背后却沉淀着整个人生过程中的善良、勇敢与担当。

  2012年5月8日,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黑龙江普通教师张丽莉先是把后面的两个学生挡住,又一把推开了几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

  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

  这是一个被认为没有“童话”的时代,但又是一个遍地英雄的时代。无论是一片丹心许身为国还是心存仁善无私奉献,有多少平凡如你我的人在危难时刻的迸发出耀眼的光辉,为我们塑造出一个个精神高地。

  “平凡的人带给我们最多感动”,也带给我们今天的时代、今天的生活无数最美的记忆。

 

  这是家人提供的一张杭州客运司机吴斌在北京长城旅游的照片(2012年6月2日摄)。吴斌行车途中不幸被飞来的铁块击中,他强忍伤痛将车停稳,拯救了24名乘客的生命,吴斌后因伤重不治。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这是吴菊萍躺在浙江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的病床上(2011年7月13日摄)。杭州市民吴菊萍用双臂接住从10楼坠下的小女孩妞妞。孩子幸运地获救了,她的手臂却骨折三截。新华社发

 

  这是守望树林的云南省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老人(资料照片)。退休后的杨善洲放弃了进城养老的生活,组建了国营大亮山林场,一干便是20多年,直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新华社发

 

  河南郑州的老医生胡佩兰(右)向患者询问病情(2013年11月14日摄)。胡佩兰1944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退休前在郑州铁路中心医院担任多年妇科主任医师,是医院著名的妇科专家。退休后胡佩兰先后在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每周6天,每天接诊30余人,20多年来从未间断。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