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什刹海三轮车夫的一天

作者:张端 · 2014-09-24 来源:新华网

 

  曹俊来在三轮车停车点留影(9月12日摄)。

  每天早晨7点,46岁的曹俊来就骑着自行车离开6平米的出租房,到达车队。出车前必做的第一件事,是将自己的“0052号”三轮车擦拭干净并打足气。在接下来的11个小时中,拿着什刹海游览线路图招揽游客、出车带客人参观老北京胡同和恭王府、后海等景点,成了他一天工作的主要内容。

  2005年,失业后的曹俊来为了挣钱养家,孤身一人离开老家河南平顶山。对英语颇为自信的他来到北京寻找机会,成为什刹海景区的一名三轮车夫。

  谈及职业的辛苦,曹俊来说:“三轮车夫必须忍受风吹雨打和酷暑寒冬,有时忙起来一天要拉20多趟活,连午饭也顾不上吃。这份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每月能赚四五千块钱,而且我喜爱的英语能派上用场,已经很满足了。”

  9年来,曹俊来坚持在工作之余学习英语和什刹海民俗历史。在他眼里,三轮车夫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胡同里的活名片,只有不断地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在招揽游客时与其它车夫交流(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边踏三轮车边为游客讲解北京胡同文化(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曹俊来在工作间隙阅读英语导游手册(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给游客介绍胡同文化(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9月12日,曹俊来蹬着三轮车给游客介绍胡同文化(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给三轮车打气(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在什刹海的停车点擦拭三轮车(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曹俊来(右一)坐在三轮车上等待坐车的游客(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曹俊来准备出车带游客游览景点(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曹俊来(左)在工作间隙与其它车夫聊天(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图为曹俊来拉活时的背影(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马平 摄

 

  曹俊来与外国游客交流(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