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老照片带我们凝视“老兵不老”

作者:杜宇 · 2014-08-01 来源:新华网

 

  上图(资料图片),1956年,戴清(右)与他的爱人在南京拍摄合影;下图(新华社记者杜宇摄),2014年7月21日,戴清在位于合肥市红光街道的家中拍摄的肖像,戴清的妻子已过世。今年84岁的戴清15岁离开家乡江苏淮安投身革命事业,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离休后,戴清便将全部精力花在资助贫困学生上。多年来,戴清曾经资助过的学生有300多人,捐赠助学金36万余元。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左图(资料图片),25岁的顾俊生在1952年身穿军装留影;右图(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2014年6月26日在福州家中拍摄的87岁的顾俊生。顾俊生,1927年4月出生,江苏省泰兴市人,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左图(资料图片),1950年初,河南,刘秀英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大女儿王玉留影。她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右图(新华社记者陈子夏摄),2014年7月30日,88岁的刘秀英和4岁的曾外孙女,即大女儿王玉的孙女曾育骏在赣州家中合影。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上图(资料图片),1978年,王文友(右)在河南沁阳入伍时与战友合影留念。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下图(新华社记者李一博摄),2014年7月29日,王文友(右)和同事在西安市未央区食品药品监督局院内合影。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上图(资料照片),20世纪70年代初,在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退伍回乡的程樟柱(左)和妻子郑月凤在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前留影;下图(新华社记者陈子夏摄),2014年7月24日,在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暖水村,73岁的程樟柱和69岁的妻子郑月凤在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门前留影。程樟柱1960年入伍,1968年因眼部意外伤残回到江西,在龙头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做管理员和义务讲解员至今。程樟柱的妻子郑月凤于1961年应招到南京陆军学院,成为一名解放军士官。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左图(资料图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在山东单县,王承登身着军装留影;右图(新华社记者陈子夏摄),2014年7月30日,100岁的王承登在赣州家中留影。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左图(资料图片),1953年,高家林在合肥市一照相馆内拍摄肖像;右图(新华社记者杜宇摄),2014年7月28日,高家林在位于合肥市胜利路街道的家中拍摄肖像。很少有人愿意上战场,因为那意味着牺牲;但总要有人上战场,那是为了和平。老兵们已经过了数十次建军节,这一次,让老照片带我们凝视不老的老兵。新华社发

分享到:
责任编辑:南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