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凯风访谈:“核武老人”魏世杰

2014-04-18
  【编者按】五年前的一天,天涯论坛出现了一篇题为“核武老人26年亲历记”的帖子,每天持续更新,之后内容被整理成书并出版。有的人认为“这本书可以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相媲美”,甚至还有一个人提出“可以和美国米切尔那个《飘》相媲美”。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让网友追捧呢?故事从这里开始……

神秘的工作去向 

  1964年, 魏世杰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当时,他的学习比较好,在班里排在前两名。虽然学习特别优秀,但他并非是非常刻苦学习那种学生。他整天玩,还喜欢看一些文学 类小说,而自己的物理学专业则被他视为“业余”。那年,国家二机部九院从山东大学挑选了两个毕业生去青海参加国防科研工作,他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也不知 道叫自己去干什么,只知道这个单位特别重要,而且分配时物理系办的陈老太太还神秘地单独接见他们两个人,送了两个小本子,本子上写着“听毛主席话,永做革 命人”,其他同学都没这个待遇的。当他问“我们到底干什么去”时,陈老太太只是简单地说“可能是国际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么一句。 

母亲的坚决反对 

  满怀憧憬的魏世杰拿到了去往青海省西宁市的报到证,却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母 亲不愿意他走那么远,也不愿意他去搞军事,只希望儿子能够赶快回来,就在即墨教书,当个老师蛮好的。而且,工作隔家还近,大家互相能够照顾一下。可是,魏 世杰安慰母亲,说自己的工作可能对家里边有点好处,家里人也算军属待遇吧。可是,他心里也没有底,知道自己不是去参军,可能和部队有点关系,具体干什么一 无所知。 

核武生涯的开始 

  根据组织安排,魏世杰先去农村做了一年社教工作。1965年,进入青海省海晏县国营221厂。去 了以后,叫他测试炸药的膨胀系数。可是通过这个简单的工作根本无法猜出自己从事的工作性质。后来,在一些技术性的会议上,大家进行技术交流,就慢慢明白 了,自己的工作可能和核武器有关联。一年以后,我们在看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片子时,上面有很多工号就他们的工号,火车就是从他们的厂区开出去 的。魏世杰感到他们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单位,而且肩负着很重要的使命。从此,魏世杰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核武生涯。 

首创科研成果 

  核武器内部有一个内热源,因为核材料有放射性,本身就会不断发热。外面有一些炸药,发热后炸药的温度肯定要升高,并且炸药里边、外边的温差越来越大。温差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裂纹,而且裂开后炸药便无法再使用,这个问题是困扰当时研究进度的一大“拦路虎”。魏世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预估炸药”的概念,也就是炸药配方刚出来以后,就可以预估将来在多少温度下变化会出现裂纹。方法论证开始也不被承认,经历了至少十几年,最终提出了“预估炸药部件的温度场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这一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这也是魏世杰在九院唯一的,最大的一项科研成果。 

危险时刻的考验 

  在核武器探索研发的道路上,时时处处充满着各种未知的因素。危险性时刻存在,直接威胁到生命。当知道这个危险以后,魏世杰心里面还是有些紧张的,因为毕竟还年轻,也还没成家立业。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两次爆炸事故,一共炸死了七个人,就这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身边的战友突然就死了,下一个也许就轮到自己了。然而,这一切没能吓倒魏世杰,既然选择这个职业,就要义无反顾。每一个任务下来以后,大家没有考虑对身体有没有损害,一心一意扑在科研上,没有任何私心杂念。他认为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当逃兵是可耻的。 

红色生死恋 

  221厂 由于男女比例失衡,很多男青年找不到对象。而魏世杰却幸运地结识了一位美丽知性的上海姑娘林文馨,两人互有好感,不久便陷入爱河。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林 文馨接触有害物质较多,还未等到与相恋五年的魏世杰结婚,就因一次核泄漏事故,身体受到严重损害,不久在北京的医院中去世,而此时的魏世杰因为文革冤案身 陷囹圄之中,没能见她最后一面,这成为他终生的遗憾。后来,现实中没能如愿的魏世杰,在书中得偿所愿,让小说里的自己见到了心爱之人的最后一面,这就是他和林的爱情,一种很纯洁的爱情,更是在动乱年代的“红色生死恋”。 

“杀人集团”风波 

  1970年, 魏世杰莫名地卷入了一场风波。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几个同事上山去玩,发现一个洞里面有好多野鸽子。他们几个人想把抓回去烧烧吃,结果不小心有一个人掉 到洞里面去了。他当时没去,后来别人告诉他出事了,就赶快赶上山,还下洞里面去救人。结果,这个人也没有救活,就死了。后来运动来了以后,有人揭发说这件 事是他们有组织、有计划的一个“谋杀”,给他定的叫第三凶手,非叫他承认自己是个杀人犯。但是,看起来比较温和的魏世杰,在这方面表现出了不一样的一面, 始终不承认这件事是有预谋的。最后,他们这个“杀人集团”在大部分都承认了以后,他也含冤入狱。 

实现“作家梦” 

  一 次偶然的机会,九院要办一个《曙光报》,院党委书记到处找一个会写东西,而且写得比较好的总编。他到下面视察的时候,跟三所的党委书记谈到此事,三所的书 记就告诉他,“我们有一个人,经常在报上发表一点科普文章,他叫魏世杰”。他当时非常反感,到了院部以后很不习惯,觉得那里的气氛也不对。不过,这也算是 给他的“作家梦”开了个头。1989年,魏世杰转业回到青岛,在开发区科技局工作。退休之后,他继续创作、发表科普文章,还创作出版了《东方蘑菇云》、《隐姓埋名的人》等小说,他在古稀之年创作的小说《禁地青春》在网上连载时,更是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笑对人生 

  这 些年,魏世杰大部分的精力其实都放在家庭上,因为儿子是先天性智障患者,女儿在三十岁时得了精神分裂症,老伴不堪生活打击也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厄运接踵而 至,魏世杰独自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但是,这一切没有击倒这位“核武老人”,他既没有唉声叹气,也没有怨天尤人,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还幽默的说, “有人说高高兴兴也是一天,难过也是一天,人在世界上活着,干嘛非要去难过呢?如果我要难过的厉害,家里面反而更倒霉,只有我好一点,也能感染家人”。 

  【尾声】这就是一个鼓捣过26年核武器,有一些科普作品问世,写过自传体小说《禁地青春》的倒霉老头儿,在那个特殊年代里走过的青春岁月。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许许多多的走过那个特殊年代的科研人员的故事缩影。

分享到: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