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片报道
大学生蜗居百态

2014-04-09 来源:腾讯教育

 

  近些年,大学毕业生沦为“蚁族”,无奈“蜗居”的现状一直没有改观。社会所呈现出的无形压力让他们迷茫,彷徨,孤独,离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但社会所带来的驱动力也让他们中间的不少人没有放弃理想,用各式各样的方法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2014年1月,大学生潘渭毕业后,由于生活压力较大,只能选择住在一个12平米的集装箱房屋内。

 

集装箱房屋出租由于费用低廉,所以生意非常红火。

  图为:在工地上的集装箱,一位阿姨在用改造的厨房做饭。

 

夜里,没有电脑和电视,潘渭会在集装箱里玩手机

 

  这种集装箱式的房屋,成为区别于周围小区的一道别样风景。但是这也只能作为临时住所,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是每个人的梦想。

 

  2010年4月26日,就业形势严峻,深圳出现了自"蚁族"、"蜗居"后更极端的现象:不少曾怀有梦想的大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遭遇,彻底放弃了工作的动力和生活追求,他们只能选择露宿街头,沦为流浪者。

 

  街头露宿的大学生阿宾(化名)说道“因为有阴影了,钱挣多少都无所谓了”。流浪一年多,他的梦想彻底被捡瓶为生的现实打破了。略显无奈和憔悴的脸庞,透露出的是他对于梦想破灭的绝望。

 

  深南大道边上购书中心旁的绿化带草丛中,与阿宾一同的六七位流浪汉裹着各种颜色的被子,这群露宿者普遍以拾废品为生,一天能挣十元钱左右。夜晚,便只能陷入绿色的梦乡中。

 

  2010年年初,在天津市市区西南方向的外环线边缘,有一片的居住社区。这里居住的很大一部分是外地来津工作的大学毕业生。

 

  关于租房的广告几乎把小区出口的一面墙都贴满了,标示着这里是外地来津人员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同时这里又靠近附近的地方高校和上班族集中的产业园区,多种因素导致这里的房子非常紧俏。

 

有的人选择集装箱,有的人选择街边露宿,有的人择把地下室当成了的栖息之所。

 

1个15平米的房子,除了被挤得满满的床位,没有什么其他可以下脚的地方。

 

  戴海飞 ,86年生,湖南邵阳人,2010年刚刚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建筑设计公司工作。为了减轻高额的房租负担,自己设计建造了一个“蛋形蜗居”,花费6427元,耗时2个多月,并将自己的蜗居房从湖南搬运到北京。

 

有人为住所发愁,当然,也有人用自己的头脑设计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蛋形蜗居的外壁上长了一些青苔,戴海飞就在屋顶开了一个口,以便清理。

 

夜晚的“蛋形蜗居”透出黄色的光,温馨异常。

 

屋里有一个发电机,所提供的电能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有了家,就有温暖,也就有了为梦想继续奋斗下去的动力。

 

有人毕业后为自己建了个家,也有人在学校的时候就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了。

 

  长沙南方职业学院一群师生耗资产1万元建起了“鹊巢”,房子装上了轮子还可以移动。5平米,卫浴、厨房、卧室、客厅一应俱全。

 

图为:建造者正在演示窗户的开合。

 

  2011年6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毕业作品展会现场,一间以打包带外墙,碎木屑地板,纸箱床,太阳能灯组成的“便携式蜗居”十分引人注目。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设计者田园和徐蓓雯表示,这间6平方米的小屋是为城市边缘人群设计的“蜗居”,材料环保轻巧,一个小时就能组装好,造价2065.4元。

  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实验证明,小屋相当牢固,居住没有问题。

  王路宪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蛋形蜗居 再现江湖

 

  2011年5月10日,福建工程学院举行以“节能减排,绿色建造”和“从设计到建造,体验属于自己的蜗居”为主题的趣味与挑战并存的建造竞赛。

 

  200多人参加此次建筑竞赛,共完成22件作品。未来的建筑师和发明家或许就在他们中间产生。

 

  建筑和设计比拼的就是奇思妙想,2013年04月12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师生建造除了7平方米的“蜗居”——箱宅。不少学生和市民前来围观,精巧的设计引得阵阵惊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座箱宅被网友称作“史上最舒适蜗居”。

 

他们什么时候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这是他们的唐家岭,也是你我的唐家岭......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杜小牧